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细思极恐!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以1元的价格在出售…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近年来,不少市民购房后不久,就不断接到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近日,桂林警方开展了“净网2018”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从6月7日至19日,桂林警方先后查了22家装修公司,共30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

市民遭遇  刚收房就频频接到装修推销电话

“您好,申先生,我们是装修公司的,请问您在临桂麓湖国际的房子需要装修吗?”桂林市民申先生在桂林市临桂区麓湖国际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去年11月,申先生收房后的第二天,他便接到自称装修公司的业务员打来电话,推销装修套餐和优惠等等。

当时,申先生觉得很奇怪,自己没有去过这家装修公司,更没有留下电话号码,对方怎么会有他的电话。业务员称他们有渠道能得到电话,是公司领导给的。再追问时,业务员就挂断了电话。接下来,申先生陆续接到多家装修公司的业务员打来电话,他都跟对方说自己暂时不考虑装修,然而还是不时会接到类似的推销电话,有的业务员甚至在休息时间打来电话。


桂林市秀峰区市民王先生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今年6月4日,王先生接到一个装修公司的业务员电话推销,他明确表示不需要装修。但该业务员仍不死心,第二天还给他发来一条短信,表明自己就是昨天打电话的业务员,然后介绍了公司装修业务和优惠条件等一大堆内容。王先生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肯定是被泄露了。

顺藤摸瓜  22家公司被查,30人被刑拘

6月5日,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接到了王先生的报案。随后,桂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侦察大队和秀峰分局网安大队介入调查。民警通过前期调查取证的研判,部署了抓捕计划。

6月7日,民警在桂林市区东安街找到了给王先生打电话推销的装修公司。民警来到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针对电话推销专门成立了“电信部”,有10多名业务员。每名业务员手里都有一大叠A4纸打印出来的通讯录。上面有市民的名字、电话号码以及新房所在的小区,还有楼栋、单元和房号等信息。每名业务员手里有300个左右的市民名单。面对民警的问话,那些业务员称,手里的名单都是该公司的经理牙某给他们的,每天上午,牙经理都会把一些购房者名单分发给“电信部”业务员,让业务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去推销装修业务。

随后,民警找到了牙某,牙某承认,那些名单是他提供给业务员的。民警在牙某的手机和电脑里,发现了近万条市民的个人信息,以及购买这些信息的微信转账记录。牙某交代,他手上这些名单来自另一家装修公司的经理唐某。6月7日,牙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

6月8日,民警根据牙某提供的线索,将唐某传唤到公安机关,唐某承认提供了那些名单给牙某,他手机上还有传送记录。唐某交代,他手上的那些市民信息,分别来自两名男子张某和苏某。民警随后将张某抓获,苏某还在追捕中。

随后,张某交代了自己的上线,共有6人。目前,警方正在追捕这6人。而唐某和张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先后被刑事拘留。

据悉,桂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根据“净网2018”专项部署制订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专项行动方案,6月7日~19日,该支队联合七星、叠彩、雁山、秀峰、灵川、兴安和全州等区县网安大队,先后查了22家装修公司,30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事拘留。

揭开内幕  每条信息以1~3元的价格出售

购房者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又被卖给装修公司的?能够接触到购房者个人信息的,除了开发商售楼部和房产局外,还有物业以及水电开户等,没有他们的协助,装修公司不可能得到购房者的个人信息。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在哪里,警方表示仍在调查中,目前尚不能透露。

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牙某介绍了装修公司之间交易个人信息的规则。牙某称,如果装修公司向上家购买市民个人信息,每条1~3元,如果是第一手的名单,每条3元。除了向上家购买之外,装修公司之间还会相互交流名单。比如甲公司有1000条,乙公司有1100条,两家公司交换1000条。多了的那100条,甲公司想要的话,要以每条1元的价格向乙公司购买。

一名涉案的装修公司负责人称,装修行业现在竞争激烈,一般都会购买个人信息然后电话推销。虽然知道很多人反感这样的推销,但收集来的个人信息多,广撒网,总能拉到一定的业务。

桂林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侦察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其中,涉及装修公司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这一块的主要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就是犯罪。下一步,桂林警方会继续深挖泄露源头。同时,还将不断深入打击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内的其他涉网违法犯罪活动。

相关数据
去年,警方抓获“内鬼”831人

2018年1月初,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公布: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当年累计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9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463名,打掉涉案公司164个。

过去的一年,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利用工作之便窃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各部门、各行业内部人员以及入侵信息系统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客,抓获各部门、各行业内部涉案人员831名,抓获涉案黑客389名。

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易发高发行业,各地公安机关层层追查,严厉打击处理涉案公司164家。其中,房产相关行业公司58家;互联网通讯类公司46家;金融商贸类公司41家;文化教育类公司20家。

对于不法分子而言,利益驱使其持续作案。公安机关侦破的大量案件表明,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从最初几百几千条信息倒卖开始,之后主动在网上寻找资料来源,高价倒卖,数量很快上升至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条。犯罪嫌疑人根据信息“含金量”进行标价,新开楼盘业主、新购车辆车主、新生儿家长、入学新生等信息价格最高。据《法制日报》


专家支招
遭遇骚扰电话 用这3招维权

  遭遇骚扰电话,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陈艇律师支了三招:

  1.拨打电信运营商客服电话或向电信主管部门投诉,后者查证情况属实后,可对骚扰号码进行封号处理;
  2.如果因骚扰电话影响到个人生活,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可报警处理;
  3.可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支持让骚扰方对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 据《重庆晚报》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邓振福 通讯员 胡圆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