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全国381所虚假大学被曝光,广西有3所“野鸡大学”在其中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把“某某大学”改成中国某某大学或“某某学院”,看起来很像是那么回事,甚至更高端,其实这些学校并不存在。每年高考结束后,“野鸡大学”都会浮出水面,用同样的套路骗人。日前,全国381所虚假大学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曝光,广西有3所“野鸡大学”名列其中。招考机构相关人士提醒,考生与家长在挑选学校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天上掉下个“武汉经贸大学”

日前,一所名为武汉经贸大学的网站引发多名网友关注,该网站从网页设计到领导介绍均与其他学校高度雷同,被指抄袭多所高校的官网信息。随后有关部门对此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向当地教育部门核实,在湖北168所正规高校中,并没有“武汉经贸大学”,该网站属违法网站。

调查中还发现,陷入舆论漩涡的“山寨官网”曾经归属于民办武汉经贸大学,这所学校实际上并非一所高校,而是一个民办教育机构,且建制已在2016年3月被撤销。不法人员利用原机构网站域名到期被收回后使用该域名,去掉“民办”二字建立“武汉经贸大学”网站迷惑浏览者。目前,相关部门已对涉事网站及相关人员展开进一步调查。

曝光:广西“野鸡大学”有3所

所谓“野鸡大学”,是指未经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审批,没有办学资质而私自招生办学的学校。这些学校绝大部分是仿冒正规高校名称,有的加上“中国”两字,有的以大学自称,甚至连学校简介也是抄袭拼凑而来。他们以混淆视听的方式在全国各地以低分招揽学生,还以假乱真地给学生寄录取通知书,在通知书中会让考生在网站上交纳学费。如果考生交了学费有很大可能会卷款而走。

在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曝光的全国381所虚假大学中,广西有西江联合大学、广西北海外贸学院和南宁海桂旅游学院3所学校被列入“野鸡学校”名单。招考机构业内人士王先生表示,有两类人群比较容易被“野鸡大学”所骗,例如低分落榜但很想上大学的高考生,还有能力不够学历来凑、心存侥幸虚荣心较强的低学历人员等。王先生建议,家长和考生不要过于盲目崇拜学历,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

支招:这些方法助你快速辨别

那么该如何识别“野鸡大学”呢?多所高校招生办负责人都表示,辨别“野鸡大学”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到最权威的网站“查伪”。例如登录教育部唯一指定的高考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平台,选择阳光高考平台首页上方的“院校库”,在页面上方的“按院校查询”框中输入要查询的院校的准确名字,点击“查询”,如果查到院校结果,那这所院校就是正规大学。如果显示“无查询结果”,要么是院校名字输入错误,要么就可能是这所院校是一所“野鸡大学”,家长和考生就要提高警惕了。

考生还可以根据网站域名作辨别。国家的高校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是“.edu.cn”,虚假大学用“.com”或“oip”或“.cn”。此外,虚假大学网站的学校新闻、公告,一般常年不更新,或纯粹是垃圾信息,学校简介、校园新闻和图片抄袭盗用正规高校,网站首页主背景图、校徽、主校名和栏目字体,一般模糊不清。还有网站上留的校址大部分模糊,没有具体门牌号,联系电话一般不存在或拨打不通。

延伸:国外“山寨”高校要当心

“野鸡大学”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在国外,这类虚假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人们可以从这些学校花钱买文凭,但买来的文凭却不会被用人单位承认。那么国外的这些虚假大学又该如何识别?

据了解,要判别一所德国大学是否正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登录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站进行查询,凡是不在目录中的学校基本可以被排除。即便是在目录中,也要看其建校时间、办学规模、教学条件、专业设置、学费标准等。因为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私立学校或下属机构会与中介合作,降低要求招收学生,最后发放的并非学校正规文凭。

而在澳大利亚,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数量不多,这些大学都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其英文都包含有university字样。被称作为university的学校都经过长期审核,不管是从规模、人数、设置的科目、学术成就还是教学质量上都有非常卓越的表现。

英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牌大学,但“野鸡大学”也不少。辨别大学的真假可分辨网站的域名,通过观察大学的网站地址来进行辨认是一个快捷、可靠的方法,假大学是不可能获得“山寨学校官网、改名换姓凭空造了个大学……类似这样的例子近年来时有发生,尤其是临近高考填报志愿,各种“野鸡大学”就会各方出动,招摇撞骗.ac.uk”这一域名的。另外,要认准所在国的资质认证,这一点需要在英国的教育相关网站上进行查询。

这些招考骗局也需注意

●骗局一: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在获取考生的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便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骗局二: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

●骗局三:以“特长生加分”诱骗

这类人会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

●骗局四: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

此类人会冒称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骗局五:伪造录取通知书

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骗局六:“定向生”名额出售

这些人将通过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骗局七:低分“跳档”录取

谎称有“特殊关系”,分数不够就花点钱,买进某所名校,或者花钱“先上个专科再找人给你转本科”,这些自称有“熟人”的人,不过是想诱使考生家长心甘情愿掏钱买指标的骗局。

●骗局八:以“补录”行骗

在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而某些人就是钻这个空子去坑骗考生或家长称有补录名额,以此索取钱财。

●骗局九:“志愿填报”App内置病毒

部分手机杀毒软件监测发现,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应用中,存在手机病毒,可私自发送短信、屏蔽回执信息、上传手机中的隐私信息等。

●骗局十:谎称发放助学款

某些人借发放助学补贴进行诈骗,利用虚拟电话谎称是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要给贫困高考学生发放几千元的助学补贴,而后引导学生或家长将卡上的钱全部转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黄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