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国早报》携手合景泰富广西公司推出的“致敬平凡里的伟大”广西精神荣誉造就者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期南国楼市选登警察、医生、公交驾驶员、社区文化推行者及义工志愿者的平凡故事,用他们的精彩人生来传递广西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解读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
铁肩担道义 平凡却非凡
从警15年,他一直战斗在打击犯罪的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立足岗位,尽忠职守。他英勇无畏、敢于牺牲,他扎根基层、心细群众,他用实际行动为警察这个职业做出最好的体现。他就是南宁市公安局西乡塘分局北湖派出所副所长——赵卫锋。
2015年3月3日14时许,某中学一名学生报警称:在放学路上被三名男子抢劫及打伤。
当天下着雨,天气相当阴冷,赵卫锋接到警情后,立即组织民警冒雨赶赴现场,展开进一步调查侦破工作。但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劫匪却早已逃之夭夭,而受害人因为惶恐紧张,没能记清三名男子的模样,这使得案件陷入了困境。
在深入的分析案情后,赵卫锋等人决定从路面的监控录像入手。随后采用了视频破案的方式,通过人脸识别基本确定了三名嫌疑男子的体貌特称,并于3月4日,以架网守候方式将其一一抓获。
在刑侦破案的过程中,赵卫锋面对一起起棘手的案件,从来不曾退缩,他和队友们不辞辛苦,常常昼夜奋战,扎实细致,深入调查,有时为了查清一个疑点、一条线索,他甚至不惜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查破案件。
有付出自然就有收获。赵卫锋曾在2016年6月、9月连续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8月获得南宁市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岗”称号。
赵卫锋自2017年5月出任北湖派出所副所长以来,主要分管刑侦业务。经过和所里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北湖派出所全年共刑事拘留63人,逮捕55人,打掉犯罪团伙10个。刑侦绩效在分局派出所排名第一。
2018年至今,北湖派出所已刑事拘留58人,逮捕48人。并积极响应执行“扫黑除恶”行动要求,打掉寻衅滋事团伙3个,其中(上半年)刑事拘留涉黑恶势力21人,逮捕涉黑恶势力21人……一系列荣誉和成绩背后,是赵卫锋与同事们的尽忠职守与无私奉献。
由于一门心思扑在刑侦事业上,身为两个孩子父亲的赵卫锋却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为此他觉得很愧疚,但是他明白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必须牺牲个人时间。而赵卫锋的家人也很支持他的工作,这使得他更为自信的去面对工作。
“选择了刑警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危险,就要随时准备流血牺牲,作为一名刑警,就要发生大案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北湖所副所长赵卫锋清楚地明白自己警察的职责,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刑警职业这一内涵。
曾思明 眼科医生
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白求恩精神、援外医疗、医术精湛、医者仁心……这些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曾思明身上的标签。
1996年,曾思明报名参加非洲尼日尔派遣医疗队。在尼日尔的2年时间里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2016年,他作为援非洲科摩罗“光明行”医疗队队长,一个月时间里带领12名队员超额完成了53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2018年5月,曾思明再度率援外医疗队赴柬埔寨磅湛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扫除白内障致盲行动项目。
曾思明不仅是一名在“心灵窗户”上雕刻的医者,更是在眼疾患者生命中雕刻阳光的“匠人”。他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余载,专长眼科疾病的诊疗,拥有精湛的医术。手术快、准是众多患者对曾思明共同的印象,而这背后却凝聚着他从医30多年刻苦钻研的汗水。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曾思明从未停下钻研的脚步,他先后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把眼科诊治提高了一个层次,诊疗流程也更科学规范,个人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三等奖多项。
1999年,曾思明开始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广西眼科中心副主任、广西白内障手术复明指导中心副主任、广西眼科质控中心副主任,作为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先后参与组织了广西“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健康快车”“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和“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等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实施工作,被广西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及广大白内障患者誉为“洒播光明的使者”,在他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广西7万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多年来,在曾思明的带领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盲治盲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手术复明先进单位、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获“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复明18号’复明扶贫项目年度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更是荣膺了中华眼科学会最高荣誉奖之一的“中华眼科学会奖”,是广西唯一的获奖者。
曾思明多年来一直在防盲治盲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成绩斐然,他上善若水,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与无私奉献精神默默感染着同行工作者。他敬业爱岗,孜孜不倦地工作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用一颗医者仁心带领着医院的眼科团队在“洒播光明”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朱英 公交驾驶员
延续雷锋精神 “最美司机”情洒公交
朱英,是南宁公交洪运车队5路线爱心服务队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在15年的驾驶员生涯中,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雷锋精神延续着,传递着一份份社会正能量:每年积级开展各类爱心捐助活动,在她的带领下,车队2017年捐出爱心善款20000多元,捐出爱心衣物500余件,无偿献血3000多毫升;她是敬老爱老的典范,经常活跃着她的身影,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谈。
雷锋精神不仅体现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也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工作中,朱英将十米车厢当作“家”一样用心经营。每次规范停靠站,她都耐心等候乘客上下车,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乘客,耐心地为他们找好座位……点点滴滴的积累,被广大市民乘客奉为“最美”司机。由她驾驶的5路2057号车还获得全国巾帼标兵岗、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记者翻开朱英的资料档案,一本本荣誉证书铺满画面: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南宁市礼让斑马线形象大使、南宁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南宁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南宁市十大最美司机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朱英始终把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邵丹 八桂义工
把公益融入生活 点滴温暖更多人
邵丹,现担任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原轻工业南宁设计院)第一工程事业部担任建筑设计师,所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咨询项目表彰。此外,她还有另一个头衔——八桂义工。
邵丹作为八桂义工的其中一员,与多名高校学生共同服务在春运第一线上,并在整个服务期间,得到了同队大学生,铁路局团委以及旅客朋友们的认可。
广西八桂义工协会于2012年7月正式注册后,邵丹从7月起开始到2014年10月担任八桂义工行政人力中心Q管组组长,负责引导新义工的入群工作。她担任项目中心关爱空巢老人项目负责人、八桂义工项目运营中心关爱独居老人项目负责人。
其中,关爱独居老人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该项目至今共有240多名义工,服务南宁30多个社区的100名独居老人,成为八桂义工最大的一个项目组。
2014年7月至10月,邵丹还担任八桂义工常规活动中心技术组组长,由于工作突出,随后,成为项目运营中心见习主任。
2015年1月至今,邵丹一直担任中心主任一职,负责协会项目的相关设计、运作、指导、监督与评估,常规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等。多个项目得到了政府购买、网络众筹、基金会支持,并通过项目培养了一批新的项目管理人员。
把公益融入生活,把公益当成生活,不忘初心。在公益生活中,坚持“点亮自己,温暖更多的人”的理念,自己的家成了义工们经常聚会的场所。记者在邵丹的资料报告里看到:截至2017年1月,邵丹社会服务时间已有个4634.75小时,先后获义工新人奖、协会五星级会员称号。此外,2015年底在南国早报联手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举办的“关爱广西志愿者行动”评选中,邵丹被评为“广西百名优秀志愿者”。2016年12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恪守党员使命 用摄影践行社区文化
在6月29日中山街道办和天桃商业社区举办的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现场,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在党员留言墙上赫然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五个字,简单又朴实,却是他作为一名已经有着32年党龄的党员恪守的信仰。
这份信念,激励他骑着一部单车走街串巷,用镜头记录家乡城市生长的珍贵片段,将这些逐渐遗失的美好印记搜索储存,为下一代打开了“第三只眼”,让他们穿越时空去看这座城市的过往。他就是如今已经76岁高龄,被大家誉为“最活跃的社区文化推行者”的刘伟能。
初次见到刘伟能,是《南国早报》在征集“广西珍贵的老照片”,刘老骑着自行车,把一打珍贵的老照片送到了记者手里。
“只要你们需要,我所有的照片都供你们免费使用。”这句话,和刘伟能打过多次交道的记者已经听了无数遍。
刘伟能不仅是摄影爱好者,如今他还是天桃商业社区第七党支部书记。谈吐间,他极少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就像他在党员留言墙上写下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朴实却又坚定。举手投足间,他身上都散发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风范。
说到刘伟能,就不得不说说他的社区摄影展和他所推行的社区文化。2008年,刘伟能结缘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当代生活报》的大篷车进社区活动,他自愿作为一名志愿者,把自己的小型社区摄影展,跟随者大篷车活动带进南宁各大小区。10年间,他带着他的无数珍贵照片,已经走进了近80家小区及单位。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做一件极其平凡的事。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在晚年同样应该要发光发热。”这位76岁高龄的老人,这样评价和要求自己。
而他的摄影作品,大多记录了广西城市的经典印记。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当下,刘伟能用“第三只眼”,记录下广西的城市变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求回报,利用自己研习多年的摄影技术,让无数人在家门口就能重温城市发展成果,让无数的后辈更加懂得珍惜眼下的美好生活。他用坚实的步伐,续写着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