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女子冒充保险业务员,诈骗6万多元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象州的姚女士在医院认识了一名女子,该女子自称认识一名保险业务员,可以购买一款既可以拿到分红、又可以报销住院费用的险种,姚女士和亲戚信以为真,通过微信转账6万多元购买,结果上当受骗。7月6日,警方破获此案,原来是该名女子冒充保险业务员行骗。

▲网络图片

  轻信“业务员”购买了十几份保险

  今年6月初,家住象州的姚女士带着孩子到来宾来探望亲戚,因孩子生病,她带着孩子到兴宾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同一个病房,姚女士认识了也带着小孩来住院的女子肖某。

  闲聊中,肖某称,她认识一名叫“刘小贤”的保险业务员,“刘小贤”所在的公司正在销售一种叫“红十字会基金险”的险种,该险种既可以拿到分红高收益,又可以用来报销住院费用。肖某还称,她花2800元购买了一份,才几天就分得了1500元的“补助金”。此后,她又连续购买了3份,共得到4000元的“补助金”。按照这样计算,加上年底分红,所得的收益比投资的保费还要多。肖某还给了一张印有“刘小贤”联系方式的名片。

  回到象州后,姚女士添加了“刘小贤”的微信号跟其联系,对所谓的“红十字会基金险”深信不疑。她决定向“刘小贤”购买此险种,还推荐给自家的亲戚。通过微信,姚女士向“刘小贤”转账6895元购买此险种。此后,姚女士还让其父母和亲戚一起购买,几人先后共向“刘小贤”转账5.9万多元,购买的份额达十几份。

“保险业务员”原是骗子本人

  收钱后,“刘小贤”称他会抽时间去象州跟姚女士等人签书面合同,可十多天过去,“刘小贤”都没有露面。多次催促无果,姚女士要求对方退钱,但对方称钱已交给保险公司,她拿不出钱来。

  7月6日中午,姚女士到来宾找到介绍人肖某,可肖某却称钱是“刘小贤”所收,一切跟她无关。怀疑被骗,姚女士打110报警。辖区城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将肖某带回协助调查,肖某称她也联系不上“刘小贤”,只知道她家的地址。可是,到了肖某所称的“刘小贤”居住的生活小区房子里,拍门没见人应。

  通过查看肖某的手机,民警发现肖某在微信朋友圈里,都称自己就叫“刘小贤”。眼见事情败露,肖某才承认:这是她一手自导自演的骗局,“刘小贤”是她用来行骗的化名。

  肖某交代,她并不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也不认识保险公司的人,见姚女士轻信她,她就杜撰了所谓的“红十字会基金险”来骗钱。

  目前,肖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特别提醒:保险代理人不能收取保费现金

  7月10日,记者从来宾一些保险机构获悉,投保人想购买人寿保险,必须跟保险代理人(业务员)签订投保资料,投保资料约定由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扣保费,不允许代理人(业务员)收取保费现金。投保录单完成并成功扣款后,就意味着保险公司承保,投保人会收到保险公司的正规保险合同或保单。

来源丨  南国早报记者黄必成 通讯员 姜新朗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