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当心!南宁市体育场等4家泳池抽检不合格,你可能也去过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盛夏酷暑,不少人选择到泳池降温纳凉。那么,南宁市的游泳场所卫生情况如何?7月16日,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通报的2018年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在40家被抽检的游泳池中,有4家不合格,余氯值不足或超标是主因。

九成公共泳池抽检合格

今年5~6月,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根据相关要求,对南宁市本级监管的40家游泳场所的水质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检测项目包括游泳池水的浑浊度、游离性余氯、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和浸脚池水余氯等。

检测结果显示,36家游泳场馆检测项目全部合格,只有4家游泳场馆检测出不合格项目。不合格项目为泳池、浸脚池水的游离性余氯不足或超标。

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定,游泳场所经营者必须在池水中投放适量的含氯消毒剂,并且泳池水的余氯值必须在0.3~0.5mg/L,浸脚池水的余氯值在5~105mg/L,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均不合格。若低于指标,无法起到消毒水质、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若过量,水中的氯也会刺激人体皮肤和粘膜组织,引起皮肤瘙痒等症状。

目前,针对抽检发现不合格项目的游泳场所,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已责令经营单位落实进行整改,消除卫生隐患。


正确分辨哪些是“泳池病”

尽管游泳既能消暑又能锻炼,但在公共泳池感染疾病一直是市民担心的事。那么,在公共泳池里哪些是真的“泳池病”,哪些传染类疾病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呢?

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市民会担心在泳池里被感染上乙肝、丙肝以及淋病、梅毒、艾滋病等疾病,但尚未发现这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公共泳池传染的病例。这类可以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其病毒往往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离开人体一般很难存活,且对化学药品敏感,在投放了消毒剂的池水里,存活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但“红眼病”“中耳炎”等疾病确实是真正的“泳池病”。如“红眼病”在夏季属于高发性疾病,未经充分消毒的池水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若泳池水太脏,进入原本已有耳病的人群耳内,停留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中耳炎症。

遵守公共泳池卫生管理

那么,市民该如何避免这些“泳池病”?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正规的公共泳池会在醒目位置挂有有效期内的卫生许可证,市民首先可通过看证照判断泳池是否是“黑户”。目前,南宁市对全市有资质的泳池,实施A、B、C三级卫生量化管理,“A级”表示卫生状况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市民游泳时可根据泳池的卫生等级进行选择。进入泳池可通过观察水质是否浑浊,闻池水是否有强烈刺鼻的气味,判断水质情况。如果市民发现游泳场馆无证经营或卫生条件太差的,可以拨打辖区卫生监督机构反映,举报电话是0771-2439685。

该负责人也提醒市民,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到公共泳池游泳要遵守卫生管理规定。比如:市民如患有皮肤病、红眼病等疾病不宜游泳。同时,游泳前应更换干净的泳衣,并经淋浴、浸脚消毒后才能进泳池。家长也应提醒孩子,游泳过程中不得在泳池中小便。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