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东博会15年收获诸多外籍“铁粉”,中国展商积极“走出去”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从2004年到2018年,从第1届到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来自东盟十国和中国的供应商、采购商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的商家连续十余年参展,借助展会把生意越做越大,拓宽了品牌影响力。有的“买手”找到了寻找已久的商品,与供货商建立起了长久的合作关系。9月14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名参展商,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东博会的故事。

△东博会上随处可见的外国客商。

结缘十余年    东博会“铁粉”收获满满

来自越南的红木制品商人黄骏皑,算得上是东博会的“铁粉”。他2005年与东博会“结缘”,14年间,除有一年因特殊情况没能参展外,每年都到东博会“报到”。

9月14日上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在展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向观众介绍产品。黄骏皑说,2004年,他从朋友处听说了首届东博会的盛况,便决定第二年来看看。2005年,他作为专业观众参展,亲身感受到“到处都是商机”。2016年,他首次以展商身份参展,带来的展品很受欢迎,频频有采购商接洽。连续参展几年后,他就在中国招到数十家代理商,并与许多采购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每当有朋友向他了解参加东博会的情况,他都大力推介。“中国的市场那么巨大,交通和物流服务又那么完善,为什么不来呢?东博会就是一个为我们开拓市场、提供前沿信息的平台。”黄骏皑说。


参展获商机    她自学中文开拓市场

“冬阴功酱,火锅炒菜都适合……”在泰国商品馆,参展商Ingkara正用自己掌握的中文短句向观展者介绍产品。她在泰国开有3家餐厅,近年来到泰旅游的中国人不断增多,有不少人对她店里的酱料感兴趣。她发现了这个商机后,开了一家酱料厂生产泰式酱料。今年第二次参加东博会的Ingkara,算是展会的“准新人”。

借助东博会,她的酱料已经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几天,又有多名观展者与她接洽,表达了希望成为代理商的意愿。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她正在借助广播、电视剧等努力自学中文。现在,她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句子来介绍产品了。泰国的乳胶制品也颇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14日上午,泰国商品馆里一个主营乳胶枕、乳胶床垫的展位前,挤满了了解产品详情和查看样品的观展者。这是他们第四次参加东博会。展位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中国市场对乳胶寝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入中国的乳胶制品品牌日益增多。通过东博会,能帮助他们树立品牌形象,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展商积极“走出去”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7展厅的参展商,都来自食品加工和包装行业,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企业。“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在东盟国家需求量比较大,但当地的企业数量和技术水平还比不上我们。”一家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商的展位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缘由。在广州一家包装机械公司的展位,不断有来自东盟国家的观展者了解设备详情。“我们参加了好几届东博会,产品已经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反响很不错。”该公司的销售人员戴女士说。

来自北京的一家食品加工设备生产商,带来了酿酒和制作水果干的设备。工作人员介绍说:“东盟国家盛产水果,很适合用我们的设备生产果酒和果干,3天来,已有多名东盟客商表达了合作意向。”为了便于开拓东盟市场,这家公司已经在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计划“主动出击”。


展会不断完善   发展日新月异

15年来,东博会在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许多参展商和观众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越南商人阮冬花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参展的时候,展馆总面积不算大,服务方面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今年参展,她发现展馆内提供餐饮的商家比前两年几乎多了一倍,种类也多了不少,每个展厅还有饮水机提供免费的饮用水,“感觉很贴心”。黄骏皑认为,东博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展会,参展商来自十多个国家,而每个国家的展品又具有不同的风格。主办方能让各国的展品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特色,很不容易。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暘  刘冬莲/文  苏华/图

值班编委丨刘飞锋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