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宁2022年建立起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宁将如何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从南宁市政府获悉,《南宁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规划》在近年来生态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提升计划,补齐创建短板,为南宁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提供基础依据。

建设目标
2022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据了解,《规划》是对原《南宁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2020年)》进行修编。规划范围覆盖南宁全市域范围,包括7个城区和5个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规划》提出,力争至2018年,初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至2022年,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结合南宁实际,《规划》确定了南宁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共36项考核指标,其中17项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

在2020年底和2022年底,分别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南宁市委市政府报告,对社会公布。

生态制度
生态建设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大于20%

目前,南宁市生态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规划》提出探索制定《南宁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奖惩与考核办法》,健全环境资源空间管控制度。出台生态保护红线补偿办法;探索多渠道多类型的生态补偿方式;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评估制度等。

环境监管方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按要求开展审计。同时,结合南宁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建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并明确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大于20%。

具体措施
严控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规划》提出改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质量的目标和措施。

噪声污染投诉长期位于投诉案件总数首位。对此,《规划》明确要建立完善环境噪声制度,修订《南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适时调整和修订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

严格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控。对沿街商铺、市场摊位、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广场舞场等进行噪声整治。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居民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等。

严守红线
维持受保护地区面积22%以上

维持全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在22%以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原则上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建设项目落户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已依法批准的建设项目应建立限期退出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到2022年底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生态生活
五县和武鸣区要各建一个大公园

《规划》提出,2022年,力争全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南宁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711公顷以上。5县城、武鸣区新建成5公顷以上公园各1个,各城区新建街头绿地10个。力争人均绿地面积指标不低于15平方米/人。

到202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维持在55以上,且不降低。到2022年,基本完成快速环道内、邕江沿岸等重点区域棚户区及旧城区改造任务。

在人口密集区域引入步行小径,路面采用透水砖铺设或者采用“生态步道”,在留有孔隙的路面上种绿草,创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规定机动车管理、饲养宠物管理、楼道环境噪声管理等,并建立公众参与监督制度。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郭燕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