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首条“智能斑马线”在昆仑大道正式启用。在这条斑马线上,如果行人有闯红灯现象,系统会自动发出语音提示。同时,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等行为还有可能被曝光。
新鲜
路口配备“黑科技”
“南宁交警提醒您,行人过街请进入感应区等待,您将优先通行。”近日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南宁市昆仑大道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门口的斑马线有了新变化:行人通过马路时,路口的感应设备会发出这样的语音提示。
▲8月7日,几名行人站在路口的感应区里,准备过斑马线。
8月7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该路口新增了高清视频监控、信号机、行人过街语音提示器,以及用于提示文明标语的LED交通显示屏。另外,路口两端还各划了一块黄色区域,这两个区域就是感应区。
记者体验了一番发现,当站在感应区内,旁边的语音提示器会发出上述语音提示。此外,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当感应区内的行人超过三人,系统就能实时感应到,从而加快红绿灯切换,红灯将很快转变为绿灯,缩短行人等待放行的时间。
根据记者观察,在这个路口,行人过街一般需要等红灯120秒,但若是同时有3个人以上等待过马路,红灯时间会自动调整为65秒。需要注意的是,行人若在等候的时间里贸然过街,系统会自动进行语音提醒,对过街行为进行监督。
功能
车辆不礼让会被监督
据交警部门介绍,昆仑大道是南宁市重要的客货运出城通道,来来往往的车辆较多。对于在红灯状态穿越斑马线的行人,新投入的这套系统会进行记录,并通过声音、影像等形式进行提醒、曝光,进而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
▲智能斑马线启用后,行人过街更方便,但仍有人在该路口闯红灯。
这套系统不仅对行人有效,它还有更大的作用——遇到车辆不礼让斑马线的情况,它能实施信息采集和监督。
具体来说,一方面,该系统能拍摄经过路口车辆的车牌与车速,以监督车辆经过路口时减速礼让。当有行人过街时,它将采集抓拍车辆是否按规定在道路停车线内停车、对行人是否让行、是否越线等情况;另一方面,在没有行人通过的时候,它能判断车辆是否有减速行为,并记录未减速车辆的车牌、车速及视频信息,作为事后执法依据。
部门
初衷并非为了曝光
交警部门称,根据计划,他们将进一步深化智能斑马线系统的研发和试点工作,并在东葛-平湖路口进行推广。同时,将引入空间距离传感技术,把非机动车的过街需求也纳入这套系统的应用范畴,让智能化交通惠及更多的出行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设计的初衷,不是对违反信号灯的行人进行抓拍和曝光,而是旨在进一步缩短行人过街时间,避免由于焦虑心理导致的闯红灯行为。另外,机动车行驶至人行横道时,仍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主动礼让行人。
相关链接
3D斑马线
2018年3月24日,一条超有立体感的3D斑马线出现在南宁市江南区同乐大道的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区。设计者是科技园的一名员工。这条斑马线利用光影营造出逼真的立体效果,像路障一样悬浮空中,行人好似踩在悬浮的石条上,司机看到都会不由自主地轻踩刹车、减速慢行。更神奇的是,从司机的角度看,这斑马线远看是立体的,近看又成了平面的。
摁按钮“请示”
2016年12月起,南宁市在部分学校、医院以及人流量较大路段的斑马线上设置了行人过街请求系统。行人过街需摁下按钮,等绿灯亮起才能过马路。但是,该系统启用一段时间以来,仍有不少市民不懂如何使用,不少路段还存在闯红灯现象。(综合本报报道)
外地也在探索
闯红灯会被喷水雾
几根黄色“铁桩”分布于斑马线两侧,在红灯状态下行人一旦越线,“铁桩”会立刻喷出水雾,同时提示行人“请遵守交通规则”……这是2018年4月,湖北大冶出现的一种防闯红灯“神器”。
据介绍,这套“神器”由“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和“行人过马路激光彩虹道闸系统”组成,包括人脸识别抓拍、激光、喷雾等设备,其中喷雾为自来水,不会对行人安全造成影响。
警方表示,该设备确实对闯红灯有阻碍作用。不过有律师认为,规范交通秩序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并非用“喷水”设施就能解决。(据《新京报》)
行人靠近会发光
2018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一条会发光的斑马线火了。这条斑马线的旁边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上植入了人工智能算法,能自动分析出人和电动自行车的通行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给系统下指令,决定是否应该亮灯。当行人走近路旁的第一格斑马线时,斑马线两边的发光地砖会缓缓亮起,形成一条光带。当行人全部通行完毕,灯带又缓缓暗下去。 (据《人民日报》)
警示牌会闪光
2018年5月,江苏无锡出现一条特别的斑马线,当行人踏上这条斑马线时,一旁的警示牌会发光闪烁。
据介绍,马路中间的两个黄色墩子是雷达检测系统,能识别路段经过的行人和车辆,当行人踏上斑马线时,会检测到行人有通行的需求,雷达将把信息发送给警示牌。警示牌即以每秒两次的频闪速度,在道路两侧进行灯光闪烁提醒。 据《现代快报》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王艳群 实习生 吕鑫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