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灌阳县在推进红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红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中国大红薯之乡”,灌阳县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机械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红薯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还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灌阳县兴锋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灌阳县红薯产业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项目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涵盖了整地、种植、管护、采收、运输及加工等多个环节。利用大型轮拖、旋耕机、起垄机、红薯自动移栽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收获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实现了红薯生产的高效、精准和环保。
在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灌阳县采用了铧式犁犁耕和旋耕机旋耕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为红薯的播种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人为加深土层,扩大了红薯根系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土壤表面积,增强了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利于红薯的高产优质。
在种植环节,灌阳县积极推广红薯自动移栽机,不仅提高了移栽效率,还保证了株行距的均匀,为红薯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县还注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通过提苗肥、分枝结薯肥和裂缝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机械设备的有效运用,确保了红薯的健康生长。
在采收环节,灌阳县引进了大型红薯收获机,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该县还注重红薯的产后处理,通过引进全自动粉条生产线等加工设备,实现了红薯的及时加工和转化增值,有效防止了红薯的发霉腐烂损失。
据统计,通过实施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灌阳县红薯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以示范基地为例,500亩红薯通过机械化种植和加工后,产值达到了990万元,比直接销售红薯增加了840万元。此外,该模式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灌阳县农机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红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引导更多农民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 进一步提高红薯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同时,还将积极探索红薯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动灌阳红薯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来源丨南国早报
编辑 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