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劳动法出新规定”的谣言在网络上流传,称“根据劳动法最新规定,如果员工签字自愿放弃购买社会保险,离职时就可以从企业处拿到一笔赔偿金”。
1
谣言几经“改头换面”
这则谣言最早出现在今年1月,国内某知名网站刊登了一则《2018最新劳动法明确规定: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公司还赔不赔钱?》的消息。
文章讲述了小李参加工作,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要求其签订《员工自愿放弃购买社保(申请)承诺书》。随着小李认识到缴纳社保重要性,要求公司补缴,而公司以签订协议为由拒绝。
小李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判处公司支付小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2倍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今年4月,这条消息改头换面,将主人公“小李”变为“小王”,同样是签署放弃社会承诺书,后又去有关部门投诉,并获得赔偿的内容。 同时,标题被改为《2018劳动法:员工同意放弃社保,离职时可获大笔赔偿金》。
▲这则谣言转发广泛(搜索截图)
2
人社部:《劳动法》并未出台最新规定
不存在所谓的“劳动法新规定”
关于这则谣言,人社部明确表示,并不存在上述新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中都并未有所谓的“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离职时可以获一笔赔偿金”的最新规定。
同时,人社部强调,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员工自愿放弃购买社保(申请)承诺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之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中亦有类似条款。
放弃社保,可获补偿金?
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定的义务。不能根据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自己的意愿而免除,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来看,从未有过自愿放弃社保,就能拿赔偿金的规定。
而用人单位不给员工缴纳社保,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费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3
上班不缴社保,损失很大
社会保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关系着劳动者退休养老、看病就医、生育休假等实实在在的利益,非常重要。
不缴社保,劳动者就无法享受到相关的待遇。断缴社保也损害自身权益。例如:养老保险需要最少累计缴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时可按月领取退休金。
医疗保险女性缴够20年、男性缴够25年,退休后可享受终身医保。如果超过3个月没有续保,则连续缴费年限会重新计算,医保报销额度和重大疾病医保额度也会受影响。
4
提醒:小心社保缴费里的猫腻
1、不缴社保
有些公司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员工出具一份书面承诺,称自愿放弃该公司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此外,还有单位不给员工缴纳社保,但是会发放一笔社保补助费,用现金代替社保缴纳。这也是不可取的。
2、低缴社保
有些单位为了节省用工成本,以现金方式发放工资、不提供工资单等必要证据,按最低工资或者低于员工实际工资的数字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费,这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公司未按实际工资水平缴纳社保费用,属于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
3、不及时缴社保
《社会保险法》第58条、第6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注意:员工在试用期也有权享受各项社会保险。
4、违规补缴社保
“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获取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的“挂靠”缴纳社保等行为是违法的。
来源丨央视新闻、凤凰新闻客户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