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奔走相告!刚刚广西灵渠喜提“世界遗产”,风景美爆了!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好消息来了

我大广西的灵渠

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
灵渠成功“申遗”


正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于当地时间8月13日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我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现场展示的中国4个申报项目。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目的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今年为第五批,除中国申报的4个项目外,还有来自其他4个国家的10个工程一同入选。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灌溉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


我国已有13处古代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4年,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入选;

2015年,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安徽寿县芍陂、浙江宁波它山堰入选;

2016年,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入选;

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入选。



2
你所不知道的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电视宣传片


关于灵渠你还知道多少?

让早报君来给你说说吧



关于灵渠灌溉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12世纪。


南宋乾道年间,时任静江(即今桂林市)知府的李浩曾修治灵渠,在《宋史》中记载“郡旧有灵渠,通漕运,且溉田甚广”。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其著作《岭外代答》中描述当时的灵渠,“渠水绕迤兴安县,民田赖之”。



此后,灵渠灌溉工程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专门修建“灌溉水涵24四处”。主持此次大修的监察御史严震直在纪事诗中称颂:“塘陡经营筑版初,皇恩滂沛海南隅。民田自此多沾溉,安享丰年乐有余。”



灵渠的灌溉主要有自流和提水两种方式。渠堤上的水涵就是灵渠自流灌溉的引水口。在渠低田高的地方,则普遍使用筒车、龙骨水车等提水灌溉,20世纪60年代则改为水轮泵提水灌溉。



灵渠不仅历史悠久

风景也很美丽哦

特别是日落之时

在夕阳的映照下

简直美爆了

↓↓




来源丨南国早报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水利网、玩转兴安、灵渠资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