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注意!南宁人每天至少被偷33个电动车电瓶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电动自行车是南宁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窃贼眼里的“肥肉”。近期,南国早报曾就“关注电驴电瓶防盗”刊发系列报道。8月26日晚,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18年第六期《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也聚焦了电动自行车电瓶被盗等民生问题。

场外观众对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回答问题满意度调查结果。

焦点一
电驴电瓶被盗问题

电瓶被盗破案率低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今年1至8月,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电瓶被偷以后报案的有8016起,均属于治安案件,不涉及刑事案件。电瓶被偷后,部分市民选择了报警处理,但能被追回的电瓶极少。今年立的案件中能破的、追回来的只有227起。

根据南宁市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3800多名网友中,电瓶被盗的网友达到了68%,有的电瓶多次被盗。在被盗的这些网友中,尽管有近36%的人表示相信警方,并报了警,但电瓶最终被警方找回来的仅占比4%。

一些维修店明知赃物仍回收

8月,行风监督员走访了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区的37家电动车维修店,对于送上门的电动自行车二手电瓶,只有21家明确表示不收,其余16家均表示可以回收二手电瓶。有12家店铺在行风监督员暗示自己的二手电瓶来路不明后,仍然表示了收购意愿。最令人惊讶的是,行风监督员明确表示自己的二手电瓶是赃物后,仍然有一些店铺毫不在意,表示可以收购。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及贮存,必须要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在转移时,要开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目前,南宁市已经有不少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取得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然而,很多维修店为了卖个好价钱,并不是通过这种正规渠道销售,而是把收购的二手电瓶积攒起来卖给一些出价更高的私人老板。

据了解,对二手电瓶,专门收购的私人老板要么拆解电瓶卖铅,要么将二手电瓶翻新充当新电瓶销售,获取高额利润。对于翻新后的电瓶,消费者基本没有办法辨别。

粗暴拆解废旧电瓶造成污染

今年3月19日,在南宁邕隆路西明村五组,一个没有名字的废旧收购点大量收购铅酸蓄电池被查获,现场共发现废旧蓄电池200多吨。收购站老板吴某称,这些废旧电池是她从南宁市的各个蓄电池店铺和维修店收购回来的。

吴某拆解蓄电池的方式是用柴刀直接劈砍,并将蓄电池的酸废水排到河流里。所幸的是,当时这条河流与邕江连接的闸口并没有被打开,被污染的河水没有流入邕江中。

部门承诺:

“与刑事案件侦破率越来越高相比,电动自行车电瓶被盗的破案率却不高,为什么会有这么悬殊的差距?”在问政中,面对代表的询问,南宁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程文科解释说,电动自行车被盗属于刑事案件;电动车电瓶的价格在300~800元之间,偷电瓶达不到刑事案件的标准,属于治安案件。他表示,虽然电瓶被盗破案有难度,“但是不管是大案还是小案,我们都有职责去办”。“目前我们工作的力度还不够,研究也不透。”他承诺,将不断加强打击和防范,提高破案率。

南宁市环保局党组专职副书记曾鸣表示,废旧电瓶只能卖给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维修店。他承诺尽快摸清电动自行车维修店中危险废物的底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焦点二
“黑救护车”横行问题

“黑救护车”盘踞医院门前
有医护人员帮介绍生意

8月6日至17日,行风监督员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303医院等市内多家医院门前发现,有不少看起来像是救护车的车辆在此停放等候。这些车并不是医院的正规救护车,而是将7座面包车或商务车卸掉座椅,简单地配上医疗设备。

据了解,近年来,南宁的私人急救车行业生意红火,跑一单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一辆车的月收入在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8月13日,行风监督员租用一辆“黑救护车”从303医院到西乡塘金陵镇,全程40多公里,历时1个小时,花费了1200元。“黑救护车”司机透露,目前市内各大医院的病人转运业务基本都被他们这样的私人救护车队占领了,他本人所在的车队就有两辆急救车和3名司机,业务繁忙。在转运病人途中,这些“黑救护车”的司机和护士非常了解管理部门的执法方式和管理权限,毫不担心被查。

行风监督员还发现,不少医院的医生、护士有意无意地为这些“黑救护车”介绍生意。有的医生和护士表示,正规救护车只负责院前急救,不承接院后的转运业务,他们只能介绍“黑救护车”。但是据了解,目前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有120长途转运业务,每公里收费13元,比市面上的“黑救护车”便宜了一半有余。

部门承诺:

“野马救护车”泛滥,与医疗需求的实际缺口相关。南宁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阳世雄介绍,从2016年开始,该中心借鉴了外地一些先进城市的做法,在不影响日常院前急救的情况下,开展了长途转运的业务。但由于人员和车辆局限,每天只能安排一辆车和一组医护人员从事这个业务,每年大概有将近300次长途转运业务,距离群众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南宁市卫计委主任谢宗务表示,首先就电视问政曝光的医务人员参与“黑救护车”的问题,对涉及的相关人员要认真追查,予以问责。其次,今年是为民办实事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第三年,将抓紧落实相关救护车,增加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数量。他承诺,节目之后,医疗部门将主动跟交通、公安部门沟通,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救护车辆偏少的问题。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友清也承诺,在问政过后全力配合卫计部门,参与“黑救护车”乱象的疏堵整治,打击“黑救护车”非法营运。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郭燕群/文、苏华/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