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申请公租房
再也不用排队摇号了!
实名选号
刷脸识别
办完只需8分钟!
9月14日,在南宁市渌岭路53号凤岭北苑,该市新的住房保障服务大厅启用,“一站式”公共租赁房报名选房分配系统上线,赶紧看看他们怎么操作的吧↓↓
周先生一家人在南宁生活,属于低收入群体。2015年之前,他取得了公租房资格证。14日一早,他就提着一袋材料来到选房大厅,准备应对审核。
工作人员在后台处理后,系统就按照周先生的收入等情况,自动为其生成并打印出了公租房租赁合同。
▲周先生在公租房租赁合同上签字画押。
在合同上,记者看到,周先生租住的是一套面积为29.92平方米的房屋,租金每个月仅需62.8元。周先生办完整个选房流程,花费时间约为8分钟。
据南宁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智能化选房系统是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努力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
“刷脸”是新系统引入的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现在,申请公租房的市民在注册时要求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认证通过后自动匹配后台数据库,将保障信息(资格证号、入住信息等)展示给用户。
同时,合同签订环节也需要人脸识别认证,确认为保障家庭方可签订租赁合同,防止代理代办等行为。另外,新系统采用身份证识别仪及触屏一体机进行签到、选房,不具有选房资格的人员均无法签到选房。
不需要再携带申请公租房保障时的各类纸质材料,只要携带身份证即可参加现场选房分配,那么相关资料如何保存呢?相关负责人称,系统还引入了电子章等新技术,使用平板电脑、高拍仪等设备,签订的合同即可通过高拍仪导入系统,进行电子存档。
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对公租房资格申请、公租房房源互换、公租房退出申请等各项业务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一网通办的目标。
住房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对以往已经分配的公租房,要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让此前还能藏身在公租房内的“假穷人”无处遁形。
据了解,2017年以来,有34户公租房居民的居住证造假,被住房局按规定取消了这些申请家庭的保障资格;通过限制保障房家庭办理商品房登记等方式,使83户家庭退出住房保障。
2018年5月,住房局启动新一轮公共租赁住房违规违约行为专项查处行动,截至9月7日,已完成36623户公租房租户首次上门核查工作。
经核查,涉嫌转租转借违规违约保障户1450户,已查处收回违规违约房源663套,通过资料登记及再次入户调查,消除违规违约嫌疑359户;已完成29个保障房小区车辆普查登记工作,共核查出361户保障家庭成员名下有汽车,正在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018年8月,在网络门户平台、各大门店发布公租房出租信息的5家中介企业,承租公租房涉嫌空置、转租转借等违规违约的20家企业被通报。
公租房申请情况
截至2018年8月底,南宁市已核准公租房保障资格104237户,其中本市低收入家庭37709户,非低收入家庭66528户;其中2018年核准20023户,公租房申请量呈上升趋势。
公租房建设情况
南宁市已开工建设553个公租房项目共计81218套,年度分布情况为:
2010年及以前9218套;
2011年20230套;
2012年14575套;
2013年12936套;
2014年9982套;
2015年14277套。
公租房分配情况
截至2018年8月,开工建设的81218套公租房已全部竣工,完成率为100%;累计分配66463套,分配入住率为81.8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