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高额利息
多人筹集巨额资金
2011年,南宁市民许女士入职广西艺哲商贸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公司负责人农某向她透露,公司又开了一家广西捷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向通讯公司供货。由于公司业务发展过快,资金周转有困难,希望许女士能帮她融资,承诺收益为5分息/月。
在接下来数年时间里,许女士通过信用卡套现、银行借贷及吸纳亲朋戚友钱款等方式,为农某筹集到了超过4000万元的资金。
据悉,给农某融资的不止许女士一人,还有不少公司员工和农某的朋友。“我一共借了1370万元给她,利息为1.1角/月”农某多年的朋友黄先生表示。
无意发现漏洞
这才开始怀疑
在2017年前,农某每月都会准时给利息,2017年元旦之后,有时甚至拖延数月才转账。对此农某称,公司在2015年获得苹果数码产品的经销商资质后,发展更快,虽然每月盈利不菲,但资金仍有缺口。
许女士曾看了手工记录的公司营业数据,在销售淡季,公司月营业额约为4亿元,旺季时则高达8亿元。“感觉农某说的话不假,也不担心自己拿不回钱。
然而,一次巧合让许女士发现了其中猫腻。
今年8月,她向农某提出收回150万元利息,但农某只给了50万元。由于急用钱,许女士提出拿等值的苹果商品顶账,自己卖。农某百般阻拦后,只给了她21部iPad及10部iPhone X。
许女士找到一个熟识的销售商,却发现这些苹果产品是农某在销售商这赊账买的!销售商还表示,从没听说农某从事过苹果商品批发。
许女士这才怀疑被农某虚构的项目给骗了,“这些年,我从来没看过她说的仓库,也没有见过她的货。”
借款人承认撒谎
涉及项目是虚构
事情败露后,农某承认成为苹果经销商是她虚构的,这些年融资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支付利息,另一部分投资到一个回报率为500%的5G项目上。
“当我提出要看这个项目资料时,她拒绝了,我怀疑这也是一个谎言。”许女士说,“我们二十几个受害者核算,发现目前农某拖欠我们本息大概2.2个亿。”
▲农某写的借据,承认借了许女士一亿零七百多万元。
许女士手中有一份电话录音,在录音中农某称自己没有跑路,正在请律师帮她处理问题;至于拖欠许女士等人本息2.2个亿的说法,农某拒绝承认。
农某认为账目需重新理清,“因为很多借贷利息超出法律保护范围”。在录音中,农某也承认在2015年后的项目是虚构的。
10月17日上午,南国早报记者来到农某公司,发现大门已紧闭。据物业介绍,这套房子在农某名下,目前已拖欠物业管理费约2000元。
▲该公司人去楼空
随后,记者试图电话联系农某,但无人接听。
律师给出说法
高息借贷不受法律保护
许女士等二十多名受害者认为,农某的行为涉及经济犯罪,他们到经侦部门递交材料,希望警方能立案查处,并表示能拿回本金已很满足,不奢望那些高额利息了。
据广西东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德明介绍,假若真如许女士等人所述,农某虚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借钱,那么该行为涉嫌诈骗罪,警方应立案侦查。
但是,“融资成本在5分息/月至1.5角息/月,已经远超出法律予以支持的范围,超出部分法律不予支持,且不合理部分利息则被视为本金偿还”。
这种事啊
总的来说就是
你看中他给的利息
他盯上的却是你的本金
不碰为妙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周如雨、实习生 吴琪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