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没想到“双11”有那么多套路!不少南宁人已经开始退货了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双11”刚过去没几天,很多“剁手族”的包裹还没有全部收到,就已经有人忙着退货了。记者调查得知,有的人退货是因为对商品质量不满意,有的人则是被商家套路了。比如,预售商品不如当天直接买划算,尾款拖到晚上付竟有优惠,商品优惠力度说变就变……这些套路让很多没能享受实惠的人选择退货。


套路1
早买早吃亏 预售商品不实惠

“双11”过后,“剁手族”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包裹。

家住南宁市青秀区的陈女士,这几天陆陆续续收到好几个包裹,但是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这是因为,她没有以优惠的价格买到商品。最终,她不得不把一部分连拆都没拆的包裹,原封不动地寄给商家。

“我一共有近20个包裹,其中4个要退货,都是因为买了预售商品,结果发现‘早买早吃亏’。”陈女士说,10月份,她就早早预定了某国产品牌的身体乳和面霜,11月11日凌晨1时,她支付了尾款就去睡觉了。然而,11日晚上再逛淘宝时,让她心塞的事情发生了。

陈女士购买的商品的预售价,与“双11”的销售价并无区别,但当天该品牌推出了“满199元减100元”的大额优惠券,很容易就能领到。之前,她一共花了200多元,而此时用券购买比预售便宜100元。陈女士马上和卖家沟通,但是卖家拒绝了她退差价的要求,她只好选择退货。

记者了解到,今年“双11”,不少商家提前一个月推出了预售商品,还宣传称只要提前付定金,就可以享受和“双11”一样的优惠价,甚至是更优惠的价格,还不用担心“双11”当天缺货。

但是,11月11日当天,这些商家的套路就来了。比如,美国某知名护肤品牌的预售商品,之前宣称买正装送同等分量的小样,且只有预售商品才能享受,结果11日当天赠送的小样更多;日本某护肤品牌,此前推出一个定金+尾款共计690元的护肤套装,结果11日当天,该套装的价格仅为590元。

  ▲11月11日中午,南宁市民李女士消费20.79元购买了两瓶面霜。 李女士提供



套路2
早付早吃亏 晚付尾款更省钱

预售商品的套路,不止体现在优惠力度和赠品上,有些预售商品的尾款还能说变就变,晚付款的人能享受到更多优惠。

“双11”前,南宁市民徐女士预定了法国某护肤品牌的套装,11月11日凌晨1时刚到,她就收到商家催促支付200元尾款的短信,她没有理会。当晚11时,她再次收到催付尾款的短信,尾款的金额却变成了100元。

对此,徐女士十分惊讶。如果她早早付了尾款,就享受不到这样的优惠,“之前付了尾款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商家还有这样的套路”。
除了护肤品牌,一些服装品牌也喜欢玩这样的套路。比如,有的服装品牌发短信催促那些迟迟不付尾款的人付款时,会赠送一张无门槛优惠券,以此鼓励这些人支付尾款。

套路3
优惠说变就变 越晚下单越优惠


除了“早买早吃亏”和“早付早吃亏”,一些商家的优惠力度也是说变就变。比如,在“双11”活动中,越晚购买优惠力度越大,也让不少早早付款的“剁手族”被套路。

因为去年中了预售商品的套路,南宁市民梁女士今年什么预售商品都没购买,就等着11月11日当天对比价格后再下单。即便如此,她还是被法国某知名护肤品牌“耍”了。

该品牌“双11”的优惠价和预售价基本一致,店铺有小额的优惠券,有的商品还享受“第二件半价”的优惠。梁女士选中的两件护肤品,在专柜购买需要近300元,当天优惠下来只需180多元。但是,当天下午6时后,该品牌突然推出“全线七五折”和“满300元减100元”的活动。

梁女士说,此时购买3件护肤品,和她之前购买两件的价格相差无几。一天之内,商品的优惠力度说变就变,且差价如此之大,她只能选择退款。

另外,记者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双11”价格并非近一个月内最低的。例如,某款基于语音交互技术的智能音箱,旗舰店的“双11”优惠价为69元,没有优惠红包,也不能享受购物津贴。但在11月13日,这款音箱在天猫超市的价格也是69元,但可以使用超市优惠券和天猫本身的会员折扣,花60元左右就能到手。

▲有网友称,当晚该网店加大优惠力度,同款面霜只需26.86元即可购买6瓶。 网友提供


[ 警方提醒 ]
谨防货到付款诈骗

据新华社合肥11月14日电 (记者陈诺)“双11”消费者网上“血拼”之后,包裹纷至沓来,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安徽省泗县公安局日前发布提醒,“双11”后是网购诈骗的又一高发期,中奖消息、到付包裹都需“擦亮”双眼,谨慎辨别。

警方介绍,一些消费者“双11”网购后往往会收到大量包裹,甚至连自己也记不清购买清单,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实施到付诈骗。消费者会莫名其妙收到到付包裹,犯罪分子以网购平台货到付款订单的名义,要求支付货款,还不允许开箱验货。

另外,一些快递单上往往标注着苹果手机等贵重物品,却只收百元左右的货款。消费者自以为占了便宜,殊不知付钱后开箱发现,里面的东西一文不值。

与此同时,“双11”后,消费者会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商家的中奖信息,同时附有网站链接,其中不乏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

警方提醒,“购物狂欢”并不意味着“天上掉馅饼”,针对到付包裹应理性辨别,不要随意拨打中奖信息提供的电话号码和点开其发来的网站链接。消费者需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并及时截取网页、索取售货凭证,以免出现问题进行投诉时无证可举。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应及时向消保委或者工商部门投诉举报。涉嫌诈骗行为的,一定要及时向警方报案。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 李艺 实习生 梁晓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