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筑底线,谋福祉!自治区民政厅参加《讲政策》节目回应民生热点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自治区民政厅参加广西卫视《讲政策》节目,回应公众关注的民生民政热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2019年的“大幕”拉起,1月14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也从自治区民政厅获悉,广西民政为八桂父老乡亲献上了一份暖心的2018年民生答卷。

这一年,全区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好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这“三最一专”民政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民政服务对象中间,与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辉煌成果,共同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而努力奋进,全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自治区民政厅参加广西卫视《讲政策》节目,回应公众关注的民生民政热点。

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提升

1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我区既是民族地区,也是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依托“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区民政部门持续深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指导各地将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以单人户纳入低保。

已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万人,占农村低保对象总数的57.2%。同时,稳步推广低保审批权限下放乡镇改革试点,有效提升低保审批效率和精准度,荣获2018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十佳创新案例。此外还组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坚决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有效促进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截至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和每人每年3812元,增幅达 13.8%和14.37%;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城乡特困人员的平均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稳步提升;支出资金7.94亿元实施医疗救助250.04万人次,支出1.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3.6万人次。

目前,广西民政部门还在牵头组织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调研、全面梳理已出台的脱贫解困政策措施,以期及时摸清城镇贫困群众各项情况,为下一步脱贫解困打下基础。

产业引领老有所养

全区星级养老机构达169家

在2018年10月举行的2018国际健康长寿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学者,为广西发展康养产业的成果与前景“点赞”。2018年,广西民政认真总结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我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向高质量的“老有所养”迈出关键性一步。

一年来,我区出台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了广西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累计安排补助资金1.02亿元用于养老院和敬老院维修改造,新建了13个养老服务示范园区、10个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100个农村幸福院以及19个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区星级养老机构已达169家,首府南宁成功申报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此外,民政部门还全力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8亿多元,惠及22万生活困难残疾人和40万重度残疾人,这一补贴标准在2019年1月1日得到了提高,补贴覆盖范围也有所扩大。同时,新建社会捐助站(慈善超市)30个,销售福利彩票55.19亿元,筹集公益金16.79亿元。

基层建设稳步推进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韦焕能荣膺“改革先锋”

1980年2月,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宜州市(今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产生;38年后,组织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并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韦焕能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见证了改革的历史进程,也是广西扎实推进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8年,自治区出台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社区服务信息化等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全区14个地市全部出台了城乡社区协商的配套文件,其中南宁、柳州等9个市出台了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的配套文件,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江南区二桥西社区和柳州市鱼峰区龙擎苑社区、桂林市秀峰区解东社区等4个社区工作法入选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15个自治区级试点县(市、区)、70个自治区级试点乡镇和700个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辐射广大乡村,平果、钟山、富川、扶绥等4个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已出台建设方案。

社会组织管理有序

优化简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事项20余项

2018年,广西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打击和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查处、劝散非法社会组织56个,公布曝光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及“山寨社团”42个,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区民政部门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受益对象25万余人次;安排1400万元补助各地开展社工服务项目;积极推广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全年完成志愿服务组织身份标识119个,已注册志愿者139万多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0万小时。

地名管理“按图索骥”

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标准地名信息数据库

“名”不正则言不顺。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影响深远。过去的一年,我区民政部门完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并出台了《关于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意见》,行政区划调整有序推进,荔浦县撤县设市获国家批准。

地名管理方面,我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普查地名合计54万多条、修测标绘工作图5000多幅、新设或更新地名标志3万多块,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标准地名信息数据库,南宁市、防城港市国家地名地址库试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民政部评估,“按图索骥”更为方便快捷。

深化改革服务为民

平稳转隶涉改职责,创新推进专项事务

2018年是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年,广西民政严格遵循自治区“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优抚(双拥)、安置、救灾、老龄等各项工作。年内累计下达抚恤补助经费18亿元,安置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736名。紧急下拨中央和自治区救灾资金1亿元,应急救助15.8万人,支持983户因灾倒房户重建住房。顺利完成2018年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调查,持续推进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与此同时,民政部门特别是窗口单位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殡葬服务方面,编制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启动全区火化区重新调整划定工作,花坛葬、海葬参与数量分别较2017年增长64%和13.6%。流浪救助方面,运用科技手段加大寻亲力度,进一步落户安置长期滞留人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配合救助管理机构开展专业救助服务,有效提升救助服务专业化水平和社会救助效果。婚姻登记服务方面,办理婚姻登记业务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孤儿保障方面,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区全面提高全区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部到位、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在新起点上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广西民政事业有了持续加强的科学理论作指引,有了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担当的政治站位,有了聚焦清晰、责任增强的职能定位,有了明确无误的攻坚克难方向,有了不断加强的政治保障。

我区各级民政部门干部职工,将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融化到血液里,持续深入改革创新,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加强从严管党治党,整装出发、锐意进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暘 通讯员 贾经纬 文/图

编辑丨韦煜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