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收入越低越爱看电视,收入越高越爱读书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工作时间最长,就业工作时间为7小时51分钟。

对于划分标准,国家统计局指出,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

【统计局细解不同人挣钱秘密】 

中产工作最苦但挣钱非最多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比过去更加勤奋了,比如2018年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一天时间达到2小时57分钟,比十年前增加了28分钟。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分析指出,2018年,中等收入群体一天就业工作时间最长,为7小时51分钟,比低收入群体多34分钟,比较高收入群体多9分钟,比高收入群体多27分钟。

换句话说,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与相关的中产阶层,工作最苦最累,但是挣钱并不是最多,只是比低收入者多。统计局数据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不到较高收入者收入的一半,只有高收入者的1/5或更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7年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还会增加。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月21日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这部分中等收入群体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测算,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 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

国人工作更勤奋了

根据上述报告,中国人工作更加勤奋了。

2018年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由2008年的2小时29分钟增加到2小时57分钟,增加了28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12.3%,比2008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从事家庭生产经营的时间少了。

比如2018年中国居民有酬劳动时间减少的原因是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大幅减少。每天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为1小时27分钟,比2008年减少了32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分析认为,2018年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减少、就业工作时间增加,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低收入者为啥收入低?看电视时间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认为,分不同收入群体看,收入越高群体无酬劳动时间越短。按收入由低到高,各收入群体每天无酬劳动时间分别为3小时19分钟、2小时15分钟、1小时55分钟和1小时45分钟。

另外数据也显示,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与中产阶层有关的群体,其工作时间最多,陪伴孩子时间少,2018年中等收入群体每天用于照料孩子时间最少,为34分钟,较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照料孩子时间分别为41分钟和44分钟。

上述报告显示, 过去十年,个人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增加12分钟。看电视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2018年为1小时40分钟,但比十年前减少了26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9%,下降了1.8个百分点;休闲娱乐时间为1小时5分钟,比2008年增加25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4.5%,提高了1.7个百分点;健身锻炼时间增加8分钟。居民自由支配时间增加,分配更趋合理。

那么,低收入者收入低的原因是什么呢?越是高收入越爱学习,越爱阅读,而低收入者爱休闲看看电视。

分不同收入群体看,2018年收入越高群体自由支配时间越少。随着收入的增加,各收入群体自由支配时间每天分别为4小时3分钟、3小时53分钟、3小时41分钟和3小时26分钟。

其中,收入越低的居民看电视时间越多,低收入群体每天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0分钟,比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分别多15分钟、32分钟和46分钟。

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每天阅读时长为20分钟,分别是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群体的3.2倍、1.9倍和1.3倍。高收入群体中21%有阅读行为,而低收入群体只有6.6%有阅读行为。

另外数据也显示,低收入者照看孩子的时间也多。

随着收入增加,居民花费在家务劳动的时间越少,低收入群体每天用时最多,2018年为1小时53分钟,分别是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的1.7倍、2.4倍和2.9倍。低收入群体用于照料孩子时间最多,为55分钟,中等收入群体用于照料孩子时间最少,为34分钟,较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照料孩子时间分别为41分钟和44分钟。

相关链接

国家统计局:月入2000元至5000元并非中等收入群体

1月25日晚,国家统计局通过其微信公众号“统计微讯”称,这次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实际上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在对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的解读中表示,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工作时间最长。该调查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的群体。

因为当前中国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所以上述标准一度被认为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官方口径。

但1月25日下午,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该文中提及“中等收入群体”仅是“时间利用调查”这一调查中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没有关系。

在进行“时间利用调查”过程中,国家统计局为了分析收入水平与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利用调查日志表后面,设置了关于估算月收入的问题,有八个选项,分别为:“没有收入”、“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5000元”、“5000元-1万元”、“1-2万元”、“2万元以上”。

根据调查对象填报情况,各收入群体覆盖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000元以下18663人,占38%,2000-5000元22305人,占46%,5000元-1万元6289人,占13%,1万元以上1323人,占3%。

在解读中国家统计局对收入群体进行了归并,将2000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群体,2000元-5000元称为中等收入群体,5000元-1万元称为较高收入群体,1万元以上称为高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表示,上述划分方法在各种调查中很常见,实质上就是“组”的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经超过4亿人。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7年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需要进一步测算,还会增加。国家统计局测算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

来源丨中新网、澎湃新闻

值班编辑丨欧阳美荣、陈秋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