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把志愿服务时间存进去,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兑换,让别人为自己服务。”55岁的志愿者黄碧玲到社区报名登记,领到“时间银行”存折后说。9月21日,南宁市青秀区在新竹社区启用城区首个“时间银行”,试点社区居民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新模式。
据新竹社区党委副书记凌夏介绍,“时间银行”是参照普通银行存储制度,遵循“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原则,鼓励50岁左右的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为辖区内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图为新竹社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记录存折
志愿者完成服务项目,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经社区工作人员查证、核实后,在“时间储蓄存折”里给予登记、储蓄、记录。储存的服务时间,今后在”储户“所需时,可换取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可换取纸巾、酱油等生活用品或爱心组织提供的免费餐券、免费维修券。
“这样可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波浪式养老服务循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凌夏介绍,该模式主要倡导以服务兑换服务,“储户”原则上最多只可使用储蓄卡内30%的时间换取物品。在志愿者管理方面,“时间银行”设定了奖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对领任务后不完成或服务低质低效的志愿者,将实行“冻结账户”等退出机制。
▲正在报名的志愿者
目前,新竹社区的“时间银行”已招募到志愿者近50人,有保健按摩、聊天谈心、家政护理、外出代办、家庭医生等16项护助养老服务内容。后续将根据需求状况,扩展服务项目清单。南宁市青秀区组织部副部长刘东东表示,该模式试点成熟后,下一步将在青秀区铺开推广。
▲“时间银行”志愿者们与服务老人一起做中秋灯
他山之石
上海:创建“老伙伴”互助养老
2012年起,上海市民政局尝试探索互助养老模式——“老伙伴”计划,即由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年志愿者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提供以互助关爱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以来,实际参与“老伙伴”计划志愿服务的老年志愿者人数超过3万名,受益高龄老人达到15万名。
四川:探索积分制互助养老服务
2016年6月以来,四川省槽渔滩镇创建“老伙伴”积分制养老服务系统平台。志愿者开展为老人上门服务时,以签到打卡计时,每周按照服务时间折合兑换积分写入“老伙伴”卡内,可通过兑换服务和生活用品刷卡消费积分。
广州:热心邻居担当养老互助员
今年起,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探索一种新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由村委推荐热心村民当“养老互助员”,每月领取薪水,做好饭菜后给村里的老人送去。除了送饭,“养老互助员”还常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郭燕群整理)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郭燕群 实习生 秦小青
值班编委丨陆月玲
值班主任丨唐海波
值班编辑丨黄俏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