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是位于市中心人民路、有着30年历史的南宁老字号经营体——民族商场开门迎客的最后一天。根据兴宁区政府关于人民东路75号民族商场关停的通知要求,2月22日18:00前,商场内的承租户要腾空商铺(摊位),向租赁方南宁中房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移交手续。
面对这座承载了无数老南宁记忆的购物商场的拆迁,人们感触颇多——既有对老商场的依依不舍,更期待改造后的城市文化商业综合体新地标——“新民族时代广场”能续写南宁老商圈的辉煌。
2月22日,记者走进民族商场看到,商场外围已经开始铺设围栏,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店门上写着店主新迁的地址与电话。只有少数经营户还守着摊铺边营业,边打包店内物品准备搬迁。
在民族商场三楼经营油画、工艺品等商品的邓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她最后一天在民族商场开门迎客了,傍晚打烊,她就要和其他经营户集体搬迁到只有一街之隔的友爱南路金之岛三楼继续营业,但面对民族商场拆迁,她多有不舍。
经营户邓女士:“有点伤感,我97年开业到现在二十几年,这回是真的就关了!我们那边现在正在装修,还没装修好。我们也就是十天、八天那边就可以营业了。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很多货,还是有一天可以进来客户,我们就想最后一天抛货。”
南宁民族商场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9年8月开业。与南宁同期建设的多个商场不同的是,民族商场内部的环形结构设计别具一格,就像购物天堂,主要经营小商品、音响、舞厅、油画、婚纱、化妆品等商品,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卡拉OK等新潮的娱乐方式,让民族商场一度成为南宁最火的休闲娱乐地。
在经营户邓女士看来,民族商场见证了南宁金字商圈的变迁、发展,也承载了她的青春与创业梦想。
经营户邓女士:“我的青春就献给民族商场了。所以说我们很感谢民族商场,毕竟他给了我这个平台,我之前是打工的。”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南宁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交通流量激增,网购等消费方式的变革,让民族商场往日的繁华渐行渐远。
2017年,南宁市将民族商场列入旧城改造项目,民族商场开门营业周期正式进入倒计时。根据规划,民族商场计划和附近的南宁市总工会宿舍一并拆迁改造成“新民族时代广场”,预计今年年中启动建设,2022年将华丽变身为城市文化商业综合体。
对此,市民们也是充满期待:
市民1:有很多旧的都要拆了,这是很正常的趋势。时代的变迁趋势我们阻止不了。
市民2: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城市在发展的话,那些配套设施都会更完善了,大家生活会便利一点。
市民3:从一楼的音响到二楼的服装,小时候会经常来买,价格特别实惠,都是老南宁的记忆了,虽然要拆了,但是还是要向前看。
按照规划,“新民族时代广场”由南北地块组成。南地块定位为城市人文风情体验功能,建筑形式及空间设计从广西的龙脊梯田和壮乡文化中获取灵感,与环境绿化相结合。
北地块定位为公共服务功能,包括500人的文化剧场、陈列展示馆、健身游泳馆等公益性场所。项目建成后,南宁市民购物逛街又将多了一个好去处。
来源丨南宁手机台
编辑丨韦煜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