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9岁荷兰籍男孩三度回桂林寻亲,疑因心脏问题遭亲生父母遗弃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在这个“五一”假期前,9岁的男孩冬子(音译)长途跋涉,与养父母从荷兰回到了他的故乡桂林。

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外向友善的冬子曾是个孤儿,15个月的时候,被好心的荷兰夫妇曼侬领养。在国外长大、家境优渥、受到良好教育的冬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幸运儿,但在他心里仍存有一个强烈的疑问:“我的亲生父母在哪儿,时隔多年能否再见他们一面?”为此,曼侬夫妇与冬子三度踏上了前来桂林的寻亲之路。

▲荷兰籍男孩冬子(前排左三)及其养父母曼侬夫妇(前排左一左二)与桂林志愿者们在一起。记者韦莎妮娜 摄

三度回桂,荷兰男孩漂洋过海来寻亲

黑头发、黄皮肤、可爱的招风耳,但凡见到冬子的人,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孩。但当大家与他交流的时候,他却只能微笑着连连摆手,说出一句并不标准的中文“听不懂”。

眼前这个健康、爱笑的男孩,一出生就遭遇了被遗弃的厄运。2008年冬天,桂林市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福利院门口发现了襁褓中的冬子,于是便收养了他。随后,不到1岁的冬子被寄养在了一对好心的桂林夫妇家中。15个月的时候,冬子被荷兰夫妇曼侬和杰克领养,从此生活在荷兰。

一天,3岁的冬子突然意识到了自己与父母的不同。父母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但自己却是黄皮肤、黑头发。于是,冬子便好奇地询问起了父母。面对孩子的疑问,曼侬没有丝毫遮掩和回避,而是耐心地跟他解释起来:“亲爱的孩子,你来自古老的东方中国桂林。你出生的时候,父母不小心将你丢失了,于是你跟着我们来到了荷兰。”

冬子似懂非懂地望着父母,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世产生好奇。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时不时就会问起跟中国、桂林相关的问题。“在我们居住的小镇上,人口非常少,亚裔面孔只有冬子一个,所以冬子越来越感觉到了自己与众不同。”曼侬说,她和杰克找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就是为了给冬子答疑解惑。在感到孩子故土难离的情愫愈发强烈后,曼侬和杰克做出了一个决定:带冬子回到他的故乡走一趟。

于是,在2012年,冬子在父母的带领下踏上了故乡桂林的土地。从荷兰到桂林,有将近9000公里的直线距离、40个小时的飞行路程。回到故乡的那一刻,冬子并未感到疲惫,而是非常亲切。曼侬和杰克带着冬子,重新寻访了桂林市福利院,福利院的负责人还为他们提供了冬子寄养父母的联系方式。

再见寄养父母,冬子已经没有任何印象,倒是寄养父母十分热情地招呼了曼侬一家,并向他们展示了冬子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尽管冬子只是寄养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但他的寄养父母仍然十分爱他。他们的手机里至今都存有冬子小时候的照片。这些照片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曼侬说。

2014年,冬子第二次回到桂林。在寻访寄养父母后,曼侬带着冬子,走遍了桂林的各个景点和标志性建筑。看到自己出生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冬子非常兴奋,也很自豪,到处拍照留念,一路上还不停地唱着歌。看着快乐的冬子,曼侬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冬子找到他的亲生父母,圆他一个心愿。”

然而,想要找到冬子的亲生父母,却茫无头绪。曼侬是世界顶级名校之一———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癌症病理学教授,她首先想到的是从DNA标本库入手,查找有无匹配的可能。曼侬在不少基因库里寻找,并没发现匹配的DNA。于是,她和杰克决定第三次带冬子回到桂林,找寻线索。桂林漓骑儿童运动成长中心、桂林精归子创新工场负责人之一杨放及志愿者们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前两次,我们更像是边旅游、边寻亲。现在冬子大一些了,他也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可能与他身世有关的信息。”杰克说。可惜,记者在询问福利院工作人员后,对方表示,在领养冬子的时候,他身上并没有附带更多的信息,他也没有任何胎记。目前唯一可知的信息是,冬子被遗弃时,是疑似有心脏杂音的心脏问题的。曼侬因此也猜测这是冬子父母遗弃他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冬子身体非常健康,目前心脏也没有任何问题。

冬子的梦想:对亲生父母说一句你们好吗?”

线索的稀缺,让寻亲这件事举步维艰。况且,荷兰和桂林之间,距离太遥远,寻人耗费的财力、精力难以估量。即便如此,曼侬和杰克也没有改变他们的想法:“一次找不到,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有生之年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冬子找到他的亲生父母,直到找到为止。”

曼侬告诉记者,冬子是他们夫妇俩唯一的孩子。尽管不是亲生的,但一直视如己出,给冬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从3岁起,冬子有了强烈的“寻根”的愿望,他们就一直支持鼓励着。在曼侬看来,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有知情权。并且,冬子已经遭遇了一次被遗弃的不幸,她并不希望冬子的心再受一次伤。“为冬子寻找亲生父母,对冬子而言,对我们而言,都是寻求内心平和的一种方式。”曼侬说。

杰克则告诉我们,有很多东西是沉淀在血液里的。比如,全家人都不会用筷子,但冬子第一次用筷子,就非常上手。比如,冬子非常爱吃中餐,在荷兰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会经常上中餐馆。“这些是基因决定的,我们要尊重它。”

即便目前寻亲尚无音讯,但杰克和曼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受益者。“寻亲这件事,并没有让我们三人的距离疏远,反而更团结。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阅读了很多书籍,长了知识。冬子上周的值日报告的主题,也是围绕着长城展开。他毫不避讳自己是亚洲人,并且以此为骄傲。而且,冬子也逐渐意识到,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你要去做的,只是去尊重这些差异。”曼侬说。

在寻亲过程中,常有人问曼侬,怕不怕冬子找到亲生父母后,留在桂林不走了。曼侬对此非常看得开:“毕竟血浓于水,能找到并圆他一个梦想,我们都愿意。就目前而言,如果冬子找到亲生父母,他可能没有条件自力更生。因为他不会中文、没有经济来源。但如果是18岁成年后,他想要回到桂林与生父母住在一起,我们完全支持并且尊重他的决定。”

冬子告诉记者,假如有一天,他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只想亲口问候他们一句:“这么多年了,你们都还好吗?”冬子说,或许他还会问问他们当初遗弃他的原因,但内心绝对没有憎恨。“在养父母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去理解、去包容。我喜欢滑雪、做烘焙、在大海里游泳,我在荷兰过得非常幸福,所以我不会去恨任何人。”

经历了一次次被篡改的命运,小冬子能否寻找到他的亲生父母?在采访的末尾,曼侬和杰克向记者提出了他们的请求,希望有知情人提供线索,帮助冬子早日与他的亲生父母团圆。

来源  |  桂林日报

欢迎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APP报料:点击早报APP“报料”,即刻报料。电话报料:0771-5690127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发放稿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