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老人频频被骗,保健品乱象整治咋这么难?南宁官方回应了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3月15日以来,已连续报道多起南宁多名老人被骗买保健品的事例,其中有老人因痴迷保健品而放弃治疗后最终不幸去世。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整治效果为何难以符合大众期待?消费者该如何加强防范?4月17日,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了回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军3月2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在保健食品标签上设置特别提醒区。朱慧卿/漫画

保健品违法营销问题

是维权执法工作重点

采访中,不少老人的子女认为,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不只是保健品营销模式有问题,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其中一大因素。市民劳先生说,他母亲因痴迷保健品而放弃治疗后最终不幸去世,他将相关保健品企业投诉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称,检验出保健品成分也不能证明他母亲的死就跟该保健品有关。记者调查了解到,早在劳先生母亲出事前,就已有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该保健品。

对此,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称,对于不法商家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违法方式从事保健品经营,特别是以老年人为诱骗对象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该局维权执法工作的重点,该局在监管工作方面主要是: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负责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有关保健品消费领域的投诉和举报,定期形成统计数据,发布消费指南;将收集到的达到违法行政案件查处标准的涉保健类投诉、举报,交给该局的执法部门,由执法人员对违法商家开展调查和处理。

在引导保健品企业合法合规进行宣传、推销方面,一方面,定期发布涉保健类的典型案例,震摄准备或正在开展违法或不良经营的部分商家;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日常走访和排查检查工作的频率,打压违法或不良商家顶风作案的侥幸心理,使其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记者了解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宣布从今年1月8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100天的“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据介绍,“百日行动”期间,南宁市市场监管系统立案185件,结案114件,罚没款合计141.52万元。

不良商家花样翻新

执法部门取证较难

一些读者提出,保健品市场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对此,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答复记者称,导致保健市场乱象丛生的原因,既有社会生活层面的因素,也有法治层面的因素。

从社会生活层面来看,国家近两年来推行大健康、提倡治未病的政策,初衷是想通过人人“学保健,懂保健,会保健”来提升国民健康综合指数以及节省或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然而,这样的政策被一些不良商家借用到他们的营销宣传中,正是由于他们的宣传表面上符合了国家政策的方向,所以也就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或放松警惕、防备之心。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健康的美好愿望,老人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但是,老人追求健康的这种急迫心态却与他们所拥有的、对保健认识的水平不成正比,这就导致了多数老人在没有建立正确、科学的保健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容易被不良商家误导,花高价进行了所谓的保健,同时还很固执,反感执法人员或家人的劝阻。

法治层面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执法部门想要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实现打击不良商家在违法销售保健品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必须要做到事实清晰、证据充分、处罚有据,这在实践中难度比较大。

过去,不良商家会通过低价购买假冒伪劣的商品或不具备保健功能的食品冒充保健食品,或者通过广告媒体、宣传媒介对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功效作虚假、夸大宣传,然后再以高价销售给老年消费者,这种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都好查证。

而现在,不良商家也在不断翻新营销方式以及应对执法检查的手段,例如,所销售的商品已不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换成了正规厂家生产的保健食品或食品,这就使得商品不再具备进货渠道、标签标识或质量等方面的违法性。同时,营销过程不再是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或宣传单,而是通过营销人员或托儿的口口相传。更重要的是其营销的过程还只接待老年人,拒绝年轻人旁听,这就使得销营者通过虚假或夸大宣传商品具备治疗功效等违法行为难于查证,特别是在老年人消费者抗拒或不配合执法人员核查相关事实的情况下。

子女加强与父母沟通交流

避免老人掉入保健品陷阱

谭英是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专家团成员,也是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股负责人,20多年来坚守在消费维权一线。就如何应对保健品消费陷阱的问题,谭英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

 据介绍,87岁高龄的严先生在南宁市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一家商贸有限公司分别购买了“软胶囊”等保健品,共计花费19580元。商家销售时称该胶囊能治疗多种疾病,严先生服用后发现未达到商家宣传的效果,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严先生购买的保健品大多已服用,且无法提供商家虚假宣传的相关证明材料。

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报后,经调解,商家退还严先生尚未服用的5盒“软胶囊”货款3320元。该局对这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会议营销”“免费领取小礼品”等方式误导老年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予以行政处罚1万元。

另外,黄先生投诉称,南宁市一家美容院在西乡塘的居民区以会销的方式销售护肤品。商家对外广告宣传称使用者剃光头发后将该护肤品涂在头上和身体上,能起到治病防病的功效,而且0~100岁的人群均可使用。黄先生的母亲对该护肤品的功效深信不疑,让销售人员将其头发剃光后购买了1400元的护肤品。黄先生当即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最终,经调解,商家全额退回黄先生母亲购买护肤品的1400元。

谭英提醒,老年人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健康讲座吸引老年人到现场听课,以会销的方式销售产品。商家推销的手段大多为免费赠品、专家讲座、鼓吹疗效、温情攻势、旅游参会等,老人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子女应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和交流,给老人普及防范消费欺诈的知识,引导老年人科学、理性消费,发现老人身体不适要及时带到正规医院就医。

更多内容请戳图查看专题↓↓↓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赵敏 赵劲松

编辑丨陈秋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