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机构盛行、三无产品泛滥、行业发展参差不齐、整形美容事故偶见报端……近年来,医美行业高速发展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让爱美人士的求美之路有些坎坷。这个行业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让消费者避开“野马”机构的“美丽陷阱”,在正规、合法的医美机构明明白白地消费,告别“人傻钱多”的尴尬局面?
请警惕身边的“美丽陷阱”
小张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身边小姐妹通过微整形后提高颜值,她也心动了。但苦于囊中羞涩,她一直没有踏出这一步。有一次在刷朋友圈时,她发现有朋友从事微整形项目,虽然对方没有固定场所,但价格诱人,以打玻尿酸为例,这个朋友的收费比外面大型医美机构要便宜几千元。
几番联系后,原本还有些顾虑的小张被洗脑了,对方说:“大型医美机构租金高、营销费用多,成本最终转嫁在消费者身上;我们这里撇开中间环节,所以成本低,价格低……”随后,对方还答应上门提供注射服务,小张在对方怂恿下接受了注射。
值得庆幸的是,小张此次微整形并没有出现意外。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小张般幸运,在“野马”机构接受微整形的爱美人士,出现脑梗、单眼失明、瘫痪等案例时常见诸报端。
医疗美容投诉呈上升趋势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最近几年,医疗卫生投诉案件在各类公共卫生投诉事项中占比大,基本保持在60%~70%;其中,医疗美容投诉事项占医疗卫生投诉事项比重较大,约30%~40%,且连续几年呈上升趋势。
广西爱思特整形外科医院总经理奉忠荣直言,“野马”机构安全隐患大,一方面,这些机构的操作人员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甚至没有医学背景,不具备医学常识;另一方面,“野马”机构的药品、医疗美容用品的来源不明,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切莫因为贪图便宜,到这类非法机构接受医美项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南宁东方医疗美容医院院长罗铁军表示,“野马”机构在实施医美项目过程中,一般不会和消费者签署医疗美容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学文书,不出具任何证明票据,万一出现问题,消费者还将面临维权难,“面对‘美丽陷阱’,消费者还需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科之美(国际)整形美容院长李雪萍表示,除了消费者要远离“野马”医美机构外,还需监管部门继续对这些机构保持高压态势。
探索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
“野马”医美机构问题不少,但目前正规医美机构行业发展亦良莠不齐,如存在越级开展医美项目、质价不符等不规范现象。如何规范行业发展?
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医疗机构监督科科长刘锦莲介绍说,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对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监管,促进医疗美容市场秩序不断好转。一方面,保持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高压姿态,畅通投诉渠道,设立监测哨点,并联合公安、食药等部门加强联合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执业行为,如开展监督检查,严查违法行为、加强法律法规教育,联合行业协会开展培训等,“同时,我们要加强宣传,即公示处罚名单、曝光查处案件,亦公示合法名单”。
刘锦莲说,除此以外,他们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倒逼医疗美容机构履行医疗安全主体责任。如实施黑名单管理制度,将严重违法行为列入黑名单、纳入社会诚信体系进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纳入校验管理。
据悉,2019年以来,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继续组织开展打击无证医疗美容及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4月11日,组织召开全市医疗美容机构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工作,通过自查自纠、集中整治、督查回头看等,重点对机构是否超范围、人员资质以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检查,从严监管、从严处罚,净化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秩序。
▲近日,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南宁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联合出击,取缔一家非法医美窝点。图为执法人员正在对现场涉嫌假药的物品进行仔细核查。 周志访摄
部分正规医美机构也存在问题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截至2019年4月24日,南宁市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内设置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共有98家。其中设置医疗美容科的综合医院15家,医疗美容专科医院2家,医疗美容门诊部21家,医疗美容诊所60家。据统计,南宁市注册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约350人。
广西整形美容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清表示,协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目前已有单位会员52家,他们正采取多种举措,力求让行业自律和规范起来。
徐清表示,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医美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不少生活美容院、小型工作室等“野马”机构亦欲分一杯羹,他们虽然拿了工商营业执照,却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资质,为了谋取不法利益,他们以生活美容为幌子打擦边球,超范围开展医美项目,“这类机构的事故发生率高、投诉多”。
徐清介绍,正规医美机构亦并非毫无瑕疵,少部分“持牌”小型医美机构由于在队伍建设、日常管理、法律法规学习等方面缺位,存在一些乱象。为规范医美行业健康发展,他们发挥协会行业引领作用,力求让医美企业自律。
徐清指出,一方面,他们开展诚信联盟活动,要求加入联盟的医美企业诚信经营,依法执业,遵守医疗美容操作规程,不滥用医疗美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杜绝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自觉保护求美者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协会和社会的监督,目前已有23家企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在2019年年初,为提升医疗整形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协会邀请广西法律、卫生监督管理人士给各医疗美容机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维权、纠纷案例分析等。
综合评价后提供消费参考
“目前,我们推出了等级评价制度。”徐清说,为了规范管理和方便消费者一眼辨识,他们对医美企业的软实力、硬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随后会根据相应标准给医美企业颁发相应级别的标识,给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
不少正规医美机构负责人指出,医美机构亦需“打铁还需自身硬”:既要将行业标准规范化,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亦要努力让行业回归医疗本质,避免部分医美机构过度营销。
“比如荐客返点模式,虽非洪水猛兽,但也要理性看待。”李雪萍表示,荐客返点本属于正常的市场营销手段之一,但有部分医美机构为了拉客,不断提高返点甚至超出合理范围,容易让消费者陷入不理智的消费风险,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医美行业的声誉及长远发展。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如雨 雷小琴
编辑丨莫妮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