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鹿寨37岁的单身男士陈军武,命运多舛,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回报社会的热心。在被确诊为鼻咽癌晚期后,他毅然决定未来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供医学研究:“我希望,还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应陈军武请求,5月5日,鹿寨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着《遗体捐献登记表》,来到该县鹿寨镇窑上村窑上屯陈军武的家里。已经重病卧床、难以坐立的陈军武,在姐姐和父亲的帮助下,侧卧细听完工作人员的咨询、解答后,微笑着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逝后捐出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
5月10日,柳州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协调员和志愿者,再次来到陈军武的家里,慰问和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和心愿,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据柳州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陈军武是柳州第1034位报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陈军武说,自己曾连续多年无偿献血,对医学、器官捐献已有较多了解。病后,又深知癌症等疾病的病因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希望捐出重病之躯,能为医学研究有所贡献。
2016年6月,陈军武不幸被确诊为鼻咽癌,且已是中晚期,到了无法手术的程度,只能保守治疗,控制病情,无法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被困在病床上的他,想得更多的,仍是如何继续回报社会、感恩无数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陈军武说,他的母亲于1999年患食道癌去世。当时,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亲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2015年,政府将他们家认定为贫困户予以扶助,不少好心人也对他们家给予了不少关照。
只是没有想到,家里的境况刚刚出现好转,他又患上重疾,又陷入困境。许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都向他伸出了援手,为他筹集了3万多元的善款,让他得到了及时治疗。
在刚被查出患鼻咽癌晚期时,他向家人表达想要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意愿。但家人劝慰说,他还这么年轻,现在的医疗技术先进,他一定能治愈。今年4月,他再次向家人提出自己捐献遗体的心愿。疼爱他的二姐哭了,摇头不语。陈军武71岁的父亲含泪支持说:“既然这是军武的最后心愿,我们就尽量去满足吧。”父亲的支持,也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家人的态度。
陈军武说,希望捐献的遗体完成医学研究之后,能够把他的骨灰撒进大海。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素玲 通讯员 熊涵懿
编辑丨赖武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