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举行儿童福利机构媒体开放日活动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目前我区有1.74万孤弃儿童,他们的成长,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5月30日、31日,自治区民政厅先后在玉林市、南宁市的儿童福利机构组织开展主题为“欢迎来我家做客”的媒体开放日活动。南国早报等数十家媒体代表在通过活动了解福利院孩子成长状况的同时,也对福彩公益金的用途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治区民政厅等单位给南宁市社会福利院送去慰问金和一批生活学习用品。 贾经纬摄

    “寄养妈妈”    让孤残儿童感受温暖

    目前广西1.74万名孤残儿童中,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有1930人。为了让没有监护人的孩子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玉林市儿童福利院提供了2套住房,征集爱心市民与部分福利院的孩子住在一起,形成模拟寄养家庭。

    冯女士和老伴,就与4名儿童组成了模拟寄养家庭。实际上,冯女士已有4个已经成年的子女。所以在应征组建模拟寄养家庭前,她也犹豫过。在子女和爱人的支持下,她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就坚持了多年。寄养家庭的“妈妈”上午把孩子们送到福利院或特教学校接受康复训练和学习,下课时间再把孩子们接回来就餐休息。得到这样“类家庭”关爱的孤残儿童,成长得也更开心。

    据了解,玉林市儿童福利院每月除了给模拟寄养妈妈适当工资外,还按寄养儿童的数量付给伙食费,并定期检查伙食、家庭卫生等寄养情况,确保寄养儿童健康成长。而对于真正的寄养家庭,儿童福利机构也会定期检查儿童的身心状况,确保孩子去寄养家庭后得到了较好抚养。

    多形式训练    助脑瘫患儿康复成长

    5月31日上午,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内的空地上,一字排开的桌子上摆放着制作精美的手链、手工皂、摆件等手工艺品。这是福利院的孩子们正在开展的义卖活动,所有工艺品都是孩子们亲手制作。

    这些看似简单的手工艺品,背后凝聚着指导老师和孩子们的心血和汗水。在福利院内的烘焙教室,十多名患有脑瘫等疾病的孩子被分成两组,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蛋挞。光是用量杯量取牛奶这个简单的动作,老师就到每组耐心地指导、示范了不下3次。实际上,一名脑瘫患儿很难独立完成整个蛋挞制作的过程。但只要他能掌握其中一道工序,并学会与其他孩子配合,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除了学习烘焙,福利院里还配备有感觉统合训练室、脑瘫康复室、康复训练室等设施,并根据每位孩子病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通过训练和学习,掌握一定的融入社会的能力。

    福彩公益金    支持儿童福利事业

    玉林市和南宁市的儿童福利机构里,各种康复设施都配备得很齐全。这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投入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特别是福彩公益金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玉林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温梅媛介绍,该院几栋主要的建筑物,建设资金中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来自福彩公益金。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向该院投入了近2000万元福彩公益金,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使得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康复水平显著提高。

    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许多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中也有福彩公益金。比如院内的“蓝天计划”楼,建设时就得到了上千万元的福彩公益金支持。

    在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自治区民政厅等单位还为两家福利机构送去了慰问金和一批学习、生活用品。广西福彩中心遵循一名双色球大奖得主的意愿,帮助他完成了给南宁市社会福利院10万元的定向捐赠。

    多措并举    建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近年来,广西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通过整合公共资源、完善福利设施、推进特殊教育等措施,初步建立了我区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目前,全区拥有儿童福利机构40个,“十三五”期间,我区将投资1.86亿元用于53个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水平。今年1月起,全区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0元。这一标准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为帮助孤残儿童康复和学习,我区持续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以及提供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660万元,为750名孤残儿童实施医疗康复,帮助36名孤儿圆了“大学梦”。

    同时,为了让孤弃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我区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收养评估的政策文件,使儿童最终能够回归有爱、温暖的永久家庭。

作者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暘

编辑丨王世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