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广西生态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2018年,广西以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为核心,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扎实整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2018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治理优良天数比例为91.6%,PM10、PM2.5全年平均浓度值为57微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和7.9%。其中,南宁市201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4%,全年收获了340个“蓝天”,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水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广西51条主要河流97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8%,水质总体为优,58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93.1%,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廖平德:2018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首次实现全区空气质量达标,我区蓝天保卫战扎实有力。
成绩的背后,是全区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的结果。2018年,广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重点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治理、烟花爆竹禁燃限放、臭氧污染防治等8个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365家。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廖平德:“全区14个设区市和所有的县(市)均已建设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站总数达150多个,这些自动监测站能实时监控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可以预报未来7天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
在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上,2018年广西全面建立五级河长制、湖长制;集中治理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11座;全区63段城市黑臭水体中已有58段基本消除黑臭。2018年,南宁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如期完成了年度目标,共消除黑臭水体35个;开工建设心圩江上游、水塘江、那平江等8个污水处理厂,全市的“治水”夙愿得以实现。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监测处处长廖平德:“近年来,我区在51条主要河流上建设了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已建成的各级水质自动监测站达147个,2019年还要建设10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保障用水安全。”
在生态环保和修复不断强化的同时,广西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马山县获得“自治区级生态县”称号,江南区苏圩镇等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马山县获“广西森林县城”称号,横县镇龙乡、良庆区南晓镇、武鸣区马头镇等获“广西森林乡镇”称号。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曹伯翔:“南宁市邕宁区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建成南宁、钦州、贵港3市首批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梧州、鹿寨、南宁3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
据了解,今年,全区还将继续在大气环境治理上发力,着重对城市面源污染、烟花爆竹燃放、秸秆焚烧、柴油车污染等方面进行整治,并推进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科技支撑、精细管理、协同治理、精准减排”转变提供支持。
编辑丨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