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增加
关于公众关注的大气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8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6%,比2017年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3位依次是北海市、防城港市和崇左市。
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全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57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7%,PM10达标城市比例为100%。PM2.5全区年平均浓度值35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7.9%。按PM2.5年平均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5微克/立方米)评价,有6个城市(北海、防城港、南宁、钦州、河池和崇左)达标。
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较高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公报显示,2018年,52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优良比例为96.2%。饮用水达标率也较高,58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达标率为93.1%,比2017年上升1.7个百分点。
此外,2018年,广西地下水监测点374个,全年水位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2017年相比,除柳州区域地下水位下降2.92米外,其他监测区域变化幅度均在1米以内。地下水源污染呈点状分布,主要超标项目有铁、锰、PH值,超标原因主要为地质环境背景值偏高,其次为生活及农业面污染。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
近几年,北部湾海域时有海豚、鲸鱼跃出海面,刷爆朋友圈。这也让大家愈发关注海域水环境。数据显示,2018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44个监测点位中,海水水质优良点位比例为81.8%,与2017年相比,水质级别不变,优良点位比例下降4.6个百分点。23个国控监测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1.3%,水质级别为优。
▲北海涠洲岛出现的鲸鱼。
当天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局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茅尾海、钦州港、廉州湾、防城港的东湾和西湾等局部海域污染加重,海水中磷酸盐、无机氮等因子超标,污染来源有城镇和乡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这些污染物通过入海河流(如钦江、南流江)、地表径流等进入近岸海域。
因此,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要将广西北部湾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先行区,加快推进北部湾近岸海域的治理。
作者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雷倩倩
编辑丨莫妮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