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记者提及的“开一张‘无犯罪证明’拖了50天”一事,石家庄桥西区委副书记胡增军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暴露了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局长马立新则表示:将对此事一查到底,对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绝不姑息护短。
6月4日、5日,记者报道了石家庄市桥西区一市民为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开具“无犯罪证明”,跑居委会3趟,派出所3趟,街道办事处1趟,接打市长热线电话11次,通过居住小区微信群反映多次……最终被拖了50天,在其子奔波两万公里赶回的情况下,才开出了一张“无犯罪证明”。
石家庄市桥西区有关负责同志分别与记者“面对面”,就此事接受了采访。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公安局与桥西区纪委目前已分别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马立新告诉记者,经初步了解,该市民一共去派出所3次。“第一次这名市民咨询了派出所一位女辅警,这名女辅警由于业务不精通,提出需要居住证明。”第二次,当事人在派出所楼道问了一名民警。“这名民警也是业务不精通,没告诉人家正规的办理流程。”第三次去的时候,该市民才得以正常办理。
“对此,我们都在深刻反省,吸取教训。”马立新表示,“时代楷模”吕建江同志生前就在石家庄桥西区工作。在马立新看来,民警吕建江之所以深得群众尊敬认可,正是因为吕建江把群众当亲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马立新认为,此事一方面暴露了部分基层民警的业务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更说明服务意识不够。目前石家庄桥西区正在组织民警培训学习,“一方面增强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意识”。
马立新介绍,石家庄市公安局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相关规范,让基层民警在办理这类证明时有章可循。胡增军还介绍说,桥西区将设立专门窗口,以方便市民办理此类证明。
【新闻链接】
拖了50天,往返两万多公里 开一张“无犯罪证明”究竟有多难
跑居委会3趟,派出所3趟,街道办事处1趟,接打市长热线电话11通,在居住小区微信群内吐槽多次,最终拖了50天,石家庄市民苏晗(化名)才为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开出了一张无犯罪证明。
“最初,派出所要求必须本人来办,我让儿子从加拿大请假回来,往返两万多公里。”苏晗说,可等儿子上了飞往国内的飞机,石家庄市长热线工作人员通知她“不必本人到场,可以委托办理”。
苏晗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街道汇圆街社区。今年2月,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王欢(化名)打来电话说,需要续签证。续签证国外的手续均已经办完,只差国内再办一个无犯罪公证,把照片传过去就行。
然而,公证处办理无犯罪公证,需辖区派出所协助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2月26日,苏晗的丈夫王强(化名)拿着公证处专门给红旗派出所开具的《关于协助提供公民未受刑事处分事项调查函》、户口本、身份证,到红旗派出所办理。
苏晗告诉记者,当时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称,办理无犯罪证明需要本人来,并且需要居委会提供居住证明。
随后,王强来到汇圆街社区居委会。然而居委会的负责人却回复他,你孩子在国外上学,毕业后就在国外工作,长期在国外居住,因为没有在小区居住,所以居住证明社区无法开具。
当天,王强又来到红旗派出所。民警坚持说,没有居住证明,无法开无犯罪证明。
“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在小区微信群内反映问题,但无人回复,随后又拨打了市长热线。”苏晗说,当时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做了记录。
“总算有人管了,我觉得事情很快就能解决。”苏晗说,没想到后来,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回复称,他们协调了桥西区政府和石家庄市公安局,但居住证明和无犯罪证明还是无法开具。
接下来,苏晗夫妇又多次在小区微信群内反映问题。她说,红旗街道办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在群里。
直到4月5日下午,红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群里回复说:“此事已经得到红旗街道办领导的重视,相关领导给予具体答复,节后帮助协调派出所,请上班后带上相关材料到办事处,由于社区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谅解。”
4月13日上午,王强再次收到市长热线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你周一的时候去居委会,你不开居住证明,你拿着户口本,证明咱们辖区有这么个人,让他开个这个证明,之后你去办理。”但就在这个电话3个小时前,王欢已经登上了加拿大飞往国内的飞机。
4月15日,王强第三次来到居委会,按着市长热线工作人员的提示,开了一封介绍信。次日,苏晗一个人拿着儿子的委托书来到红旗派出所,不到10分钟,就开出了儿子的无犯罪证明。
5月1日,苏晗把这番经历写成了一篇1.3万多字的长文发在了自己的微信公号上,这篇文章在石家庄当地的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
6月3日,记者来到汇圆街社区居委会,一名负责人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随后,记者来到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一名工作人员称,负责人正在开会,稍后回复记者。截至发稿前,也未见回复。
编辑丨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