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器官捐献被称为“生命的礼物”。若是签了器官捐献自愿书,一旦发生意外,医护人员是否会放弃救治?签了自愿书还能反悔吗?专家表示,只有当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真正普及,才有更多人愿意慎重考虑参与这场生命接力。
每年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
11日上午,自治区人民医院举行 “生命如花,我们需要每个人”——中国器官捐献日公益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器官捐献的知识。
在活动上,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他叫李前锋,是横县六景镇大浪村的村医,因“最美乡村医生”的称号被人们熟知,实际上,他同时也是一名器官捐献的受益者。
李前锋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他从小患有慢性肾病,到2008年,开始出现浮肿、贫血等一系列症状,接着被确诊为尿毒症,只有肾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当时没有肾源,我躺在病床上想,如果我就这么死了,要把能用的器官捐出去,让别人有机会活下去。”李前锋说,最后是他的妹妹把自己的一个肾脏捐了给他。现在11年过去了,他的身体状况很好,妹妹也在捐肾2年后结婚,先后生了一儿一女,目前身体健康。
接受了“生命的礼物”,李前锋更加坚定要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捐献器官的意愿,还成为一名宣传器官捐献的志愿者,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相关的知识。
自治区人民医院移植科主任赖彦华介绍,我国每年有约三十万名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以挽救生命,但只有一万名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很多的患者因为等不到一个合适的脏器,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我国摆脱依赖司法渠道,将公民自愿捐献作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生命线,没有器官就没有移植。
此后,我国的器官捐献发展速度很快。2018年,捐献人数达到6302人,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器官捐献大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例。
“不了解”是最大的阻碍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广西红十字会了解到,2018年广西共完成器官捐献388例,捐献器官1068个,拯救近千名患者的生命。捐献案例数排名全国前列。
赖彦华认为,目前器官捐献的宣传工作没有完全铺开,民众知晓率还很低。尽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是阻碍器官捐献的原因之一,但是近些年愿意接受的公众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更需要的是普及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捐献器官所产生的费用是不是要家属支付,或是担心签署了捐献器官的同意书,一旦发生意外,医生是不是就不会抢救了?各种顾虑会消磨掉宝贵的移植时机。
2017年,李前锋的一位朋友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当时他知道这一消息后,跟朋友的家人提到了捐献器官,让他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经过解释和沟通,家属最后同意捐献器官,遗憾的是,距离死亡已经超过了24小时,错失了移植的价值。因此,李前锋也认为,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到器官捐献的意义和整个过程,才能在生命转瞬即逝之际,创造更多“生命接力”。
相关链接:如何表达捐献意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愿意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救治他人,填写《中国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表》。
捐献登记方式有几种:
1、到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填写并递交《中国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表》。
2、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odac.org.cn)或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在线上进行登记。
3、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授权其他信息平台登记器官捐献意愿。
登记完成后,将获得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实体或电子登记卡。
若是签了器官捐献自愿书,一旦发生意外,医护人员是否会放弃救治?
绝对不会。拯救生命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天职。器官捐献只有等所有抢救措施都失败,医务人员与家属开始讨论死亡时,才会被提出。所以,曾经表达过器官捐献意愿绝对不会影响到应有的救死扶伤的医疗宗旨和服务。
本人有志愿捐赠的意愿,需要征得近亲属的同意吗?
志愿器官捐献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表达身故后器官捐献意愿的方式,受法律保护。但是器官捐献时,往往需要考虑到近亲属的意见,所以建议告知家属这一决定。
因人体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捐献者家人承担吗?
凡捐献者去世后因人体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须其亲属承担。
捐献意愿可以改变吗?
如果捐献意愿发生改变,随时可以变更或撤销捐献志愿登记。
如何送出这份厚重的生命礼物?
1、当生命不可挽回时,如果本人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捐献器官,可启动器官捐献程序。
2、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如果适合器官捐献,将核实志愿登记信息,同时征求家属意见,如果家人不同意,将不能进行器官捐献。
3、无论本人生前是否是捐献志愿登记者,都要以书面形式征求家属意见。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在《人体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上共同签字确认,或委托代表签字确认。
4、到达捐献状态,要经过死亡判定专家按照严格的死亡判定标准及程序作出死亡判定。
5、器官获取医生根据捐献意愿实施器官获取。
6、获取器官由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给器官衰竭患者进行移植。
7、医生会仔细缝合恢复遗体原貌,在场全体人员默哀缅怀捐献者。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若凡
编辑丨褚瑞懿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