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摸清国土“家底” ,让数据助力提升幸福感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6月17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宁市自然资源局获悉,自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启动以来,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国家立场出发,提升政治高度,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三调”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三调”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强措施、抓落实,抽调精兵强将,高质量推进调查工作。截至5月9日,已完成南宁市七区五县全域约2.21万平方公里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初步调查成果已通过自治区级过程质量检查并提交至自治区“三调”办审核。

▲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开展调绘。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多措并举推进“三调”实施

工业园里的土地都用来发展了什么产业?村里房前屋后的土地是种了水稻还是修了公路?这些看似细碎的信息,实际上关系到国家对经济发展情况的精准判断和政策的制定。为摸清国土“家底”,国务院决定从2018年起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

南宁市的“三调”工作自启动以来,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模式高效开展工作。针对调查数据量大、各部门数据标准不同等问题,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提前启动基础数据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并在青秀区新竹街道办、兴宁区三塘镇及三塘镇福禄村约23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展调查试点,为全面开展“三调”工作提供了经验。

科技创新,是南宁市开展“三调”工作的一大亮点。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利用无人机和智能App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举证核查,借助原南宁市测绘地理信息局2018年自行航摄的0.2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图斑勾绘和核查,确保成果更精确。

真实准确是调查数据的生命,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先后举行了9期共计1000余人的技术培训,委托第三方质检机构开展过程质量监督检查与监理,同时实施“三级质检”机制。目前,南宁市七区五县调查成果已顺利通过自治区级过程质量检查。

“三调”图件为精准脱贫提供依据

当前,南宁市的“三调”工作查清了全市102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1383个行政村近2.21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类、面积、分布等利用现状,初步形成涵盖耕地、林地、园地、草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13个一级地类以及55个二级地类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那么,这些数据对普通市民、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据介绍,“三调”查实查清了农村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及分布,掌握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各村资源要素优势与发展短板困境一目了然。如借助贫困村土地利用现状图等专题图,村委可掌握村庄内部房屋、田地、山水、道路的位置分布以及面积信息,便于在开展产业脱贫时找准适宜的发展模式,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三调”数据助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调”查清查实了耕地内部的利用状况、分布特征、质量等别、种植结构等情况,为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因地制宜推进绿色高产高效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提供了实践可能。如“三调”数据客观反映了各类果园的利用状况、区域分布,再结合交通运输条件、人员资金投入等信息,便可科学评价各类水果产出能力、产出效益,进而指导政府部门在提升品质品牌、优化基础设施配套、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三调”还查清了城市、城镇、村庄的大、中、小、幼各类教育用地,以及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各类医疗卫生场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结合人口总量及变动趋势等信息,一定程度可反映各地科教医疗卫生发展状况。如调查发现西乡塘区人均科教文卫用地面积约为全市平均水平两倍,个别县区又低于平均值,反映了公共资源配置欠均衡的情况。“三调”以“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查清、查准了此类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错位”和“不到位”等问题,为政府部门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教育医疗发展专项计划等工作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优化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供给,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


作者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暘 通讯员 陈宗仁 李杰

编辑丨林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