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弥陀子、王小曾女、刘小子女、修马金子、马玉哩子……这是一份镌刻在广西灌阳县一座红军纪念园石墙上的名字。
85年前,就是这些名字“奇怪”的红军勇士,用生命构筑起血肉屏障,用鲜血保卫红军主力长征。
▲人们进入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参观(6月28日摄)。
仲夏午后,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里,一座红军墓冢正在修缮,黑色石墙上,烈士姓名映入眼帘,一共3000多人。“多数是在湘江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这些名字是多年来不断努力找到的。”灌阳县史志办主任史秋莹说。
1934年底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的一仗。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的首战。史料披露,新圩阻击战,红军损失3500多人。
以前灌阳县只掌握1800多名烈士名单,县党史和民政部门分别前往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10多个县查找,经过当地党史部门确认,名单增至2250多人,他们大都是湘江战役的烈士,绝大多数人牺牲在灌阳。
▲人们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里参观(6月28日摄)。
在灌阳战斗的红军部队中,红三十四师牺牲很大。灌阳县党史专家文东柏说,因为三十四师战士很多是闽籍,工作人员专门前往福建核实,一个字一个字抄写,找回了1000多名烈士名字。
当地专家向记者讲述那些看上去“奇怪”名字的故事。文东柏说,在福建和江西等地,参加红军的都是穷苦百姓,其父辈没什么文化,起的名字很朴素。
史秋莹说,这些红军的名字,有的是父姓加母姓,再加一个可以表明孩子特征的名,如“黎马子妹”“林李妹子”;有的可能就是按照孩子的排行,如“马二二”“胡九子”;还有的可能与他的个人特征或生活经历有关,如“刘矮子”“刘马养”……
“寻找红军烈士英名的工作再难,我们也会继续找下去。”文东柏说。
据新华社南宁7月3日电
编辑丨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