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非洲“正人君子国”,酋长亲自送礼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活了大半辈子,梁小平没有想到,有一天,非洲酋长会给自己送礼。

那是梁小平来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的第七个月。

“一天,老酋长带着十几名村民,向我们走来,”梁小平回忆说,“村民们牵着羊、拎着鸡,呜哩哇啦一通比划。”

经过翻译沟通,梁小平得知了他们的来意。老酋长听说有中国人到村里修蓄水坝,特意来表示感谢,礼物是一只鸡和一只羊。

▲梁小平和村民(采访对象供图)

一只羊

2018年5月,中国与布基纳法索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重启农业合作。当年6月,梁小平以援布农业技术组组长身份,第一次来到这个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家。

干旱、荒芜、贫穷、疾病……外界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也是布基纳法索的真实写照。对于农技组来说,首要任务是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梁小平带着8名成员,制订了详细工作计划,从技术推广到设施修建,从人员培训到下田示范……每一项工作都比想象中更加困难。

去年12月,梁小平和队员们在中西部大区的纳里乌村,为当地一个小型蓄水坝项目施工放样。他们收到了当地酋长送来的厚礼。

家畜在当地可谓金贵。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布基纳法索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当地人年均收入700美元,每天还不到两美元。在门口养几只家畜,拿到集市上出售,是不少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老酋长不停地表示感谢,说他年纪大了,但因为有我们中国专家,村里年轻人就有希望,”梁小平说。

一面旗

在当地莫西语和迪乌拉语里,布基纳和法索的意思分别是正直者和国度,因此布基纳法索也有“正人君子国”的别称。

梁小平在这里,交了个朋友。

加乌苏·萨努是农业和水利治理部雨季稻项目负责人,与梁小平共用办公室,每天一起工作。

梁小平还记得第一次进办公室的情景。“萨努跟我们打完招呼,忽然话锋一转,希望我们能送他一面五星红旗。”

梁小平很快给他找了一面国旗。萨努立即披在身上,随后安排工作人员把这面旗帜升到院里旗杆上,从他的办公室就能看到。

“24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终于又一次在布基纳法索升起,”梁小平颇有感慨。他后来又送给萨努一面小国旗,摆在办公桌上。

萨努很珍惜与中国专家们共同工作的机会。过去一年多,他先后4次前往中国交流学习,也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成果。

“中国有很多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两国农业合作,将给布基纳法索带来很多机遇,”萨努说,他尤其重视农业技术合作,那可能改变布基纳法索的农业面貌。

一封信

培训当地农民,是农技组的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计划,他们一年里要组织培训700人次。而实际上,培训总数已超过1600人次。

节水滴灌、农机操作、水稻栽培、田间管理等内容,都备受当地人欢迎。农技组专家会按照农时,下到田里亲手示范,让农民们清楚水稻间距和垄田尺寸。

“村民们报名很踊跃,还有很多人来旁听,”梁小平说,在当地农村地区,中年女性是主要劳动力,一些年轻人也会帮忙务农。

今年3月,中国驻布基纳法索使馆收到一封信,署名是农业及农业水利治理部长萨利夫·韦德拉奥戈。

部长在信里称赞中国专家们“思维方式开放、工作方法灵活”,是“良好合作伙伴”,希望组长梁小平能够留任,帮助继续开展农业合作。

这封信,改变了梁小平的计划。他回国日期往后延了2年。

生于1965年的他,算得上“老非洲”,先后在尼日利亚和乌干达工作近8年。87岁的母亲和待业在家的儿子,都是他的牵挂。

“家人很支持我的工作。从事这个行业,就要自始至终完成好任务,”他说,“必须无条件服从安排。”

编辑 | 褚瑞懿 实习生 邓舒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