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暨2019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教育展览会(以下简称“学交会、教育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智慧”成为了此次展会的关键词。
本届“学交会、教育展”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主办,以“教贸一体,对接东盟”为主旨。
▲学生们吹着芦笙,跳起舞蹈。
展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装备企业展出了前沿产品及技术设备,涉及电化教学、智慧教育、创客空间以及音体美、心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无论是教育仪器、教育设备还是文具用品,都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D区5号展厅,一面“智慧黑板”吸引不少参展观众的目光:当手掌触摸黑板中央时,一块屏幕被点亮,老师的课件能在黑板上直接展示;再用手掌触摸一下屏幕,屏幕关闭,黑板恢复原貌,老师可用粉笔、水性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在黑板一侧,还有一个小屏幕,上面录制了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全过程。能在一块小黑板上实现如此多功能,全赖纳米玻璃技术的应用。
▲用电子屏幕描红,学生们可以切换不同的字体。
以往,学习书法,都在描红贴上练习。如今,传统的书法教学也变得现代化。在展会上,古色古香的书桌上,嵌进一块显示屏,描红用的宣纸覆盖其上。根据学生需要,不同的字体范例跃然“屏”上。相比传统的纸质字帖,学生们有了更多选择。
在7号展厅里,“2019年全区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中,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目光。来自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何巧巧和同学们,正用草皮、石块等材料,制作一块“河姆渡人村落”的实景沙盘。她告诉记者,这是为接下来定格动画的制作所做的前期准备。原来,这是该中学创新实验室的特色课程。
▲来自南宁十四中的何巧巧和同学们制作一块“河姆渡人村落”的实景沙盘。
2018年11月,学生们共同制作一带一路主题创意立体书定格动画,还在第十一届厦门国际动漫节上获金海豚海丝创新奖银奖。
在展示活动中,来自不同市县的学生们,吹着芦笙、绣着苗族刺绣、开着智能小车、弹着独弦琴……各种民间工艺被搬进了课堂,有的小学生也变身“创客”,向参展观众秀出了想法和创意,一改人们往昔对课堂严肃、枯燥的印象。
编辑 | 陈程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