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河池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感叹:猪肉价格上涨,快要“吃不起”了,能吃一碗猪肉粉都是在“炫富”,畜禽鱼蛋类也跟着涨价,生活成本增加。
猪肉价格为何一路上涨?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肉价贵,摊主感叹生意难做
7月31日早上,记者来到金城江农贸市场,随机在一家猪肉铺了解猪肉售卖情况,摊主说,当天猪肉价格是36元/公斤,排骨46元/公斤,价格还可能往上涨。他说,生猪疫情发生之前,猪肉价格是22元/公斤,他一天能卖五六头猪,现在一天最多只能卖3头。
在农贸市场猪肉行,10多个摊铺已关张多日。一摊主告诉记者,这些摊主担心价格卖低亏本,卖高销售不完,一天的生意白做,索性就不愿出摊了。
在金城江城区,新天地市场猪肉价格达到40元/公斤,排骨56元/公斤,超市排骨价格每公斤50元至57元不等。
金城江的朱阿姨说,以前她经常买猪排骨和五花肉。“现在排骨太贵了,吃不起,改吃其他肉类了。”朱阿姨望着猪肉摊感叹。
本地生猪少,屠宰厂称调运存在困难
从金城江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看,猪肉价格连涨,与本地生猪存栏数有直接关系。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该区生猪出栏2.7万头,目前存栏量约1.7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存栏量约减少2.5万头。
据了解,当前,金城江区生猪供应,主要来自桂林市与贺州市,本地生猪供应仅占20%。
市三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猪调运分公司经理李俊凯说,疫情发生之前,该公司的屠宰厂日宰生猪320多头,主要供应金城江城区市场。为了管控疫情,从今年7月起,金城江区乡镇屠宰点全部封场,辖区所有生猪到该屠宰厂统一屠宰、统一检验,目前每日屠宰量达到400余头。
李俊凯介绍,当日调运的生猪已达25.2元/公斤,生猪价格每天上涨0.1元至1元不等,存在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他分析,国庆节之后,会是猪肉消费旺季,猪肉价格尚不能预估。“有些养殖场看到市场的变化,进行封场不卖,让我们在生猪调运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据了解,为确保市民吃到放心猪肉,该公司成立了生猪供应质量把关小组,要求所有生猪经驻厂管理部门进行兽医鉴定检测后,方可入场,对入场后的生猪再次进行猪瘟检测,确保生猪头头检测,持有“两证两章”,从源头上确保猪肉的安全。
部分餐饮业跟着涨价
生猪疫情的发生和猪肉价格连涨后,各大市场、超市的鸡鸭、牛肉、鱼和蛋类的价格每公斤也上涨2元至4元,牛肉涨至80元/公斤。
7月31日,记者走访金城江区妇幼保健院、白马街、百旺建材市场、新天地等地附近的粉店,发现不少粉店的米粉价格有所上涨,价格表或是直接修改价格,或是重新换掉海报,价格上涨幅度在每份1元至2元不等。区妇幼附近某粉店老板表示,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原料、燃料、配料、水电费、房租及人工等成本都增加,米粉涨价实属无奈。但也有一些使用猪肉的米粉店的价格没有上涨。这些粉店的老板表示,虽然利润减少,但为保住顾客量,只能如此。另外,一些未使用猪肉的螺蛳粉店也趁机涨价,并表示“别人家的粉都涨价,我觉得自己家的粉也该涨价了。”
发挥政策性功能,稳价格保供应
8月1日,记者从自治区非洲猪瘟防控包片督导工作(河池市)座谈会上获悉,受猪瘟疫情影响,我市生猪生产呈现存栏急剧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减少、产能持续下滑的态势。目前,全市生猪存栏46.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88万头。与去年同期比,生猪存栏减少58.1%,能繁母猪存栏减少68.1%。
为打好生猪严防控、促生产、保供应攻坚战,我市多部门联合协作,强化政策保障。
通过充分发挥政策性功能,积极为种猪场和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全力保护现有规模养猪场能繁母猪基础产能;落实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适当提高保险保额,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引导屠宰企业与大型养殖场合作,鼓励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积极引导大型超市加强冷冻猪肉食品的储备;大力发展“短、平、快”养殖产业,补充肉食品供应,减小猪肉供应压力;加强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生猪供应及价格等信息,杜绝各种“哄抬起价”情况发生。
编辑丨陈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