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热天气持续,南宁的游泳场所迎来开放高峰。8月8日上午,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随机抽查了两家游泳场所,结果发现两家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在现场,执法人员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经营者立即整改。
▲南宁市计生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到“中意游泳健身”场所检查。
余氯超标易致皮肤病
当天上午,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一道,对枫林路一带的游泳场所进行随机抽查。
在位于风岭春天商业街的“中意游泳健身”,执法人员一进门就注意到,该游泳场所没有公示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材料。经现场询问,经营者依然无法提供。执法人员初步判定,该游泳场所涉嫌无证经营。
▲“中意游泳健身”强制浸脚消毒池和喷淋设施设计不规范。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该场所的过道消毒池和喷淋设施设计不规范。据介绍,根据规定,过道消毒池的长度应为两米,宽度跟过道等宽,目的是让游泳者进入泳池前,先进入消毒池消除脚部细菌,但该场所的消毒池仅约1米长,池内也没有投放消毒药剂。另外,该场所的喷淋设施与过道消毒池设置在一起,喷淋的水流会让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剂含量不达标,从而起不到消毒作用。
▲执法人员正在给“中意游泳健身”负责人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立即整改。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泳池水质抽检发现,泳池内的游离性余氯数值远高于国家标准。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副所长何秋玲说,该数值说明,这家游泳场馆没有严格掌握游泳场所的卫生标准,在经营过程中随意投放消毒剂,导致泳池内消毒剂含量超标,“游离性余氯超标的池水会对皮肤、粘膜等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皮肤不适症状”。
随后,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华凯逸悦豪庭二期的中倍力美游泳健身会所,发现该场所没有公示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同时过道消毒池、喷淋设施及游泳池水循环系统都没有正常使用。
针对两家游泳场所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整改。执法人员称,他们会进一步调查核实“中意游泳健身”涉嫌无证经营的问题,一旦查实将立案处罚。
▲执法人员正在检查消毒药剂是否存在过期等问题。
市民选泳池主要靠“看”
如何辨别一家游泳场所是否达标?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都表示“搞不懂”。
在“中意游泳健身”,陪伴小孩游泳的市民熊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她之所以选择这家游泳馆,是因为水质看起来干净,闻起来没有较浓的消毒水味。当她得知现场检查的余氯数值超标时,才恍然大悟:难怪前一天自己的另一小孩到这里游泳后,大腿和腰部等部位出现不少红疙瘩。
当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随机采访10多名家长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判断游泳场所是否达标,主要还是关注池水看起来是否干净清澈。至于有无卫生许可证、水质检测报告及自检结果公示等,他们都表示不清楚。
据介绍,目前南宁市区有游泳场馆135家,其中市一级监管35家。5月初起,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对市本级监管的游泳场所实施国家随机监督抽查工作,同时也开展了水质抽检。目前还未得出实验室检测结果。
何秋玲说,对于监督检查和水质抽检不合格的游泳场所,他们会严格督促整改,并坚持跟踪复查直至整改到位,对严重违法和拒不整改的单位将依法查处。
链接:给游泳者的温馨提示
一、选择游泳场馆注意“一看二辨三闻”
一看。看游泳场馆卫生许可证、水质检测报告及自检结果公示是否齐全。看水质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等。
二辨。即辨“脸谱”,要选择卫生信誉度等级较高的游泳场馆进行消费。近年来,卫生监督部门已通过对游泳场馆的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游泳场馆的卫生信誉度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评级结果分别以“笑脸”、“平脸”、“苦脸”等脸谱来表示,脸谱应在游泳场馆明显位置向消费者公示。
三闻。如果水中“漂白粉”气味浓烈呛人,最好别下水游泳。根据卫生要求,游泳场所经营者须在游泳池水中投放适量的含氯消毒剂来消毒水质、预防疾病传播,但过量的氯,对人的皮肤、粘膜等有刺激作用,引起皮肤不适症状。
二、入水游泳做到“两要五不要”
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游泳前要淋浴全身,并经强制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不要在游泳区域洗浴、吐痰、便溺。患有禁泳疾患(如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皮肤癣疹、中耳炎等)和其他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时,要自觉不去游泳。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游泳后要尽快淋浴洗澡,及时去除残存在身上的污垢、细菌及病毒。不要使用公用毛巾和租用公用泳衣;皮肤有感染或有伤口时切勿游泳;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妇女经期不要游泳;空腹、酒后不要游泳。当“红眼病”等疾病流行时,应尽量少去或不去游泳。
市民一旦发生急性结膜炎、肝炎、皮肤癣疹、中耳炎等疾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若发现游泳场馆存在如水质混浊、有异味等严重卫生问题,请向辖区卫生监督机构投诉举报(市卫生监督所投诉电话:0771-2439685、小区内泳池投诉请拨打对应辖区卫生监督所的投诉电话)。
编辑丨黄俏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