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村企合作+特色产业!小小蚕茧助力横县脱贫致富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以前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全靠丈夫务工所得,年收入约1万元左右,如今我在家门口边工作边带小孩照顾老人,月收入就有2000元左右。”横县南乡镇大沙村村民何幸中表示,今年他们一家借助种桑养蚕已实现脱贫。8月16日,首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暨“一会一节”媒体花乡行记者团在横县探访了当地扶贫桑蚕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2018年,南乡镇大沙村村民合作社和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起扶贫桑蚕产业示范园,通过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实施精准扶贫。

据该公司董事长潘大东先生介绍,农户将饲养成熟蚕茧出卖给公司示范园,公司示范园和农户签订好蚕茧保价收购合同。按最低40元/kg保护价收购,如果市场价低于40元/kg,产业园按40元/kg进行收购,如果市场价高于40元/kg,产业园按市场高价收购,切实保障贫困户养蚕效益。

▲蚕丝。

▲丝绸产品。

在全国桑蚕第一大镇——横县云表镇,媒体团记者们来到了桂华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作为目前我区生产规模最大、原料基地最广、上缴税收最多、销售收入最高的缫丝企业之一,建有10个鲜茧收烘站,18组自动缫丝设备,具备年收烘鲜茧7000吨,年产丝700吨的生产能力。

▲缫丝工作车间。

据了解,云表镇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合作形式,采取订单保价回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法,鼓励农户扩大桑园种植面积。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与3万多户6万多农民签订了订单保价合同。

在横县峦城镇杨村,媒体团记者们看到了具有300年历史的陶器。据了解,从宋代开始,杨村先民开始从事制陶工艺,世代传承红陶工艺。目前,杨村经联社领导班子正借势国家、自治区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依托政策和项目驱动,利用集体土地资源与区位优势,与“广西杨村红陶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同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在位于南宁六景工业园的广西景典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媒体团记者们走进作业车间,看到了先进的建筑生产线。

▲工人正在加工预制阳台。

▲预制楼板制作现场。

“我们公司一栋5层高的宿舍楼,14天即可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放在以前则需要半年时间。”该公司经理段国红向记者们表示,南宁市五象新区多个楼盘的预制楼板、阳台、楼梯等均在此生产。

▲使用了预制建筑材料的宿舍楼。

据了解,该公司年产钢结构件8万吨,混凝土构件20万立方米,集成厨卫20000套,以及其他内装部品、绿色建材,年产值约20亿元。

编辑丨陈秋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