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委网信办、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举办了“2019年第四期网友看南宁”暨南宁市民中心政务公开日活动,主题为“走进市民中心 体验高效服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加大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公开,增进政民互动交流,市行政审批局展示了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水电气”受理“一站式”服务等窗口的新模式新举措。
多举措先行先试
不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不断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一是推行“一号通”快速办理套餐服务。实行企业开办“一号通”、“一站式”服务,由窗口人员统一收件、内部流转办理、统一出件,实现0.5个工作日内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和发票,完成企业开办手续。
二是率先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以承诺书的形式予以免提交场地证明,企业开办时间最快可提升1小时完成。
三是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成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单位,依托全区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开发企业开办“一网通”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同平台办理。
创新工程建设项目“3341”审批
推动并联审批最优化
以“一站式”服务为载体,优化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相关业务,推动各审批环节由“物理整合”实现“化学聚变”。
一是立项用地规划许可“三同步”。备案类项目在签订土地合同时同步申领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项目备案,审批时限控制在1个工作日;核准类项目将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项目用地预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并联同步办理,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
二是工程建设许可“三合一”。将总平面图审定、建筑设计方案审批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环节合并为一个审批环节,审批时限压缩85%。全面推行“多方案合审”,变“建设单位跑腿”为“政府内部流转”,大幅降低业主办事成本。
三是施工许可“四合一”审批。在全区率先推行“多图联审”,有效解决项目报建多头审图、时间难控等堵点,并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等4个审批事项合并在一起同步办理,审批时间压缩92%。
四是推行竣工验收“一窗进出”。在竣工验收阶段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一窗进出、集成办理”,依申请验收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
四大创新举措
打造“南宁特色”自贸试验区
根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四大板块功能定位和服务需求,规划了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咨询引导、自助申报、帮办代办等5大服务区域,设置14个服务窗口,首批进驻了商事登记、项目审批、海关申报、涉外许可等327个服务事项,致力打造“一窗一事全办好”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确保一站式服务到位,办事不出试验区。
针对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改革要求,以“高效、快捷、便利”为原则,从四个方面对南宁片区政务服务进行探索创新。
一是健全两级政务服务平台支撑片区服务,可办事项更多样。依托南宁市民中心完善的审批体系、强大的审批力量和1137个事项的服务资源,形成两级服务平台优势互补,为南宁片区企业办证、办事提供强力支撑,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办事体验。
二是327个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办事时间更简短。按照“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的目标,优化再造流程,推行简化审批。比如片区大厅的企业开办已由“工作日”办结全面进入“小时”办结,线上全流程电子化登记,线下“一号通、一表办”2个小时就能领取“照、章、票”,以及成功预约银行开户;117项服务事项可以实现即到即办。
三是275个关联事项并联办,办事简单可定制。围绕食品、医药、劳务等办事热点,将申办事项整合为一套报表申请,一次递交材料,内部并联审批,一次性领取相关证照。审批环节、材料、时限较原来平均减少1/3。同时,将关联事项形成40个“一件事”服务套餐清单,企业可按需求选择创业套餐办事。
四是增设两个“南宁特色”的服务专窗,配套服务更完善。特色一:设立政策兑现服务专窗。首批进驻60个涉及减税降费、财税优惠等政策奖补事项,为企业提供政策类业务宣传、咨询、申报、兑现、反馈等全过程服务,打通优惠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特色二:设立企业投融资服务专窗。引入8家银行机构、2家担保公司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集中入驻,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健全企业投融资快速响应机制。
做足做好三字
进一步提升获得水电气便利度
持续推进获得电力、用水、用气流程再造,促进报装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是以“优”字为先,提升用户办事体验。大力打造智慧平台,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爱南宁APP等多种渠道报装,实现用户办理水电气业务“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
二是以“集”字当头,打通报装绿色通道。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水电气”业务综合专窗,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办公。推行水电气业务“一事通办”改革,将报装红线规划许可、绿地树木审批、施工许可、道路挖掘等事项集中并联审批,市本级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三是以“减”字为重,不断降低用户成本。减少外线工程量。水电气企业自行出资,实现建设配套供水管道至用户红线,10千伏用户报装免费延伸用地红线,提前建设配套有用能需求的工业标准厂房燃气公用管;减免企业接入成本。减免企业用水成本831.15万元,供电企业免费为低压居民、非居民安装,市区、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城镇160kVA及以下容量小微企业用电报装按低压方式供电,实现企业水电气接入成本有效降低。
编辑 | 刘冬妮 实习生 何幸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