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恭喜!广西3名个人2个组织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发布时间:

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公布,来自广西的3名先进个人和2个先进组织获奖。

3名先进个人分别是:

奋进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入源

刘入源,男,汉族,35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事迹:

刘入源16岁时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掌,曾一度痛不欲生。2009年,他用家里仅有的3.5万元积蓄买了30只母羊和1只公羊,因经验不足,赔了个精光。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四处学技术,又借了几万元购买了31只羊。他反复钻研,大大地提高了幼羊成活率。不到两年,羊群发展到近1000只。

他成立的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是广西最早集山羊科研、科普、繁育于一体的农牧公司之一,年产值过千万元。他参与探索出“自主经营”“托管代养”“入股分红”三大产业扶贫模式,带领37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带动了全县29个贫困村脱贫。


奉献奖 

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小华

冯小华,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事迹:

冯小华专注“三农”发展,探索“扶持+补贴”的方式,采取“春贷秋还”的形式,按照每亩800元—1500元(其中,500元作为种苗、肥料等农资补贴)扶持资金标准支持蔗农种植甘蔗,甘蔗入厂回收时由农户归还,解决贫困群众资金短缺问题。

2015—2018年,通过种苗、化肥农资补贴等方式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6038.53万元,帮助64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263户共103544人。同时,集团提供20万个就业岗位,一个榨季仅砍收原料蔗即可提供12亿元以上的人工劳务费和3亿元以上的运输费。截至2018年底,接受公司帮扶种植甘蔗的贫困户已有15458户共62155人脱贫。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近3年投入公益帮扶资金累计3522.64万元,其中为贫困村修桥补路费3226.94万元,公益捐款总额295.70万元。


创新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杰

林杰,男,汉族,43岁,群众,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事迹:

2016年,林杰在广西都安县创新发展“贷牛还牛”扶贫产业项目,在发放牛犊给贫困户时,公司与贫困户、第一书记签署“贷牛还牛”三方协议。当贫困户养殖的肉牛达到出栏标准,由嘉豪公司统一回收。同时,聘用300多名贫困群众发展“粮改饲”种植。为牛犊投保,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创建广西都安百旺养牛科研繁育基地和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以“微生物+”为核心,实施“养殖六化”科技创新模式,采用芯片跟踪管理,为贫困户提供日常技术指导及养殖防病治病服务。成立肉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科研中心,培育致富能手200多人。

2018年,嘉豪公司按每户一头牛犊向贫困户发放了1.2万多头,带动当地群众“粮改饲”种植10.8万亩。目前,该县养牛产业发展已超过15万头,带动1.76万贫困户脱贫。


2个先进组织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

主要事迹:

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创新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新生活。该项目扶持覆盖面广,建成自治区级阳光助残扶贫基地116个,基本每个县(市、区)1个,每年帮扶贫困残疾人12000人。帮扶模式新,依托“爱心车间”安排残疾人就业,利用“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发展芒果种植等产业,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村(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基地力量强,全区116个基地,分为集中劳动型基地7个,涵盖一二三产业,就业贫困残疾人年收入均超过2万元;辐射带动型基地74个,主要集中在农业企业;复合型基地35个,为残疾人“量身定制”扶持方式,如安排就业、发放生产物资、传授生产技能等。项目已投入1.81亿元,帮助贫困残疾人9万多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共增收3.6亿元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

主要事迹:

田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53个、贫困户13276户、农村贫困人口52109人,贫困发生率15.01%。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田东县实施了“五个创新”:一是创新实施“精准宣传为先导、精准识别为基础、精准帮扶为核心、精准监管为保障、精准退出为目标”的五步工作法,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是创新完善信贷技术和提供政策性保险产品,强化扶贫金融体系建设,约5300户贫困户获贴息贷款2.37亿元。三是聚焦特色产业,调优老产业、布局新产业,有效提升脱贫质量。四是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合力。

五是创新绩效考评“一票赞成”制度,激励干部冒尖出彩。三年累计完成减贫10984户44143人,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2.16%,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编辑丨陈程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