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北部湾大学校园里开了一家扶贫超市,里面多数农产品来自于博白县贫困户,有空心菜、火龙果、青柚、凤梨等100多个品种。扶贫超市对该校师生开放,充分利用学校近2万师生的消费能力进行“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转变。
▲北部湾大学扶贫超市。本文图片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钟小启摄
9月26日下午,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北部湾大学扶贫超市,看店的是该校一名大三的学生小冯,她是博白人,9月20日超市开张时,她在老乡群看到有这个消息,她和另外一名来自博白的同学来到超市帮忙,给家乡的特产做宣传推广。
80平方米的超市里面,摆有牛奶、干果、腌瓜皮、柑橘、桂圆等产品,包装外标注着博白县所属企业生产,到了放学时分,学校的师生陆续来到超市购买东西。“这几天火龙果、番石榴、空心菜等很受欢迎,价格优惠。”小冯说。
▲学校老师在购买超市产品。
扶贫超市由博白县青企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设,该公司老板朱海英告诉记者,她在博白县经营农产品生产销售多年,公司几乎涵盖了所有正宗的博白特产销售,如空心菜、桂圆、荔枝、菠萝蜜、黄瓜皮、芋苗、麻竹笋、百香果、蕃石榴、火龙果、甘蔗等。
▲北部湾大学扶贫超市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博白特产。
该公司的沃柑、凤梨等基地,有许多是公司和贫困户合作种植,贫困户种出农产品,公司保价收购。如今博白县政府和学校合作,除了学校厨房约20%菜品从公司采购,还给予店面平台,不收租金建立扶贫超市。朱海英看好这种模式,她说,北部湾大学有约2万名师生,具有一定的日常消费能力,到了假期,学生带上博白特产回家,亦可帮助宣传推广。
北部湾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自治区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北部湾大学定点帮扶博白县东平镇、松旺镇的6个贫困村。前几天,学校与博白县在“消费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通过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二是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项目,提升定点帮扶村的基础教育水平;三是利用北部湾大学是广西唯一具有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培训资质高校的资源优势,推行从培训到就业一条龙的船员培训帮扶计划。
编辑丨黄俏华 实习生 陈瑞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