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灌阳揭牌 争取实现一季超级稻亩产1200公斤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邓振福 实习生蒋长江

10月9日上午,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举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90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临现场,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桂林市相关领导共同为院士工作站揭牌。2017年经袁隆平院士同意,2018年自治区科技厅批准,2019年正式成立灌阳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由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近期目标是争取实现一季超级稻亩产1200公斤。

1、 袁隆平先后六次来灌阳

10月9日上午,袁隆平来到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前,他接受了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为何会选择落户灌阳,他说,“灌阳的生态条件好,良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农民很有经验,栽培的技术好。”

采访中,袁隆平说,以前水稻产量低,是为了吃饱,现在产量上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是为了吃好。他还特别推荐了灌阳的再生稻,再生稻亩产已达500公斤,而且不仅产量高,米也好吃。有一次他去日本,与日本水稻专家交流时,日本专家品尝灌阳再生稻米后,称赞“灌阳再生稻米可以与日本高级大米越光米相媲美。但越光米的产量低,灌阳再生稻产量要高。

10月9日,灌阳县生产再生稻米的企业负责人伍宇(左)卿运生(右)与袁隆平(中)在一起交流

据了解,袁隆平先后6次来到灌阳县考察和指导,与灌阳水稻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2017年11月4日,袁隆平来到灌阳县联德村“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亲自参与现场测产验收。这是灌阳县超级稻百亩攻关基地再生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500公斤大关,也是头季稻首次突破1000公斤。当得知“一季超级稻+再生稻”亩产达到1561.55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袁隆平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灌阳再生稻甲全球”。

2、 院士工作站任重道远

 10月9日上午10时,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开始。

广西星霞公司董事长姜曙霞介绍公司情况

灌阳县委书记周春涌桂林市副市长谢灵忠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唐咸来

仪式上,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唐咸来说,院士工作站是以区内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技术核心,联合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和载体。希望灌阳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能够借助袁院士科研团队的力量,吸引全国的水稻创新资源,选育出适合广西和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将院士工作站建设成为超级稻“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平台,为广西粮食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示范。

随后,袁隆平院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唐咸来和桂林市副市长谢灵忠等共同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

据了解,该院士工作站,是2017年经袁隆平院士同意,2018年自治区科技厅批准,2019年正式成立灌阳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由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袁院士是该院士工作站首席科学家,指导科研团队以“绿色优质高产”超级稻育种目标为研究方向,搭建由该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水稻育种、栽培和生态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展开超级稻百亩示范攻关,争取早日实现一季超级稻亩产达1200公斤的目标。

3、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采访中,袁隆平说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近年来,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现在是争取实现一季超级稻亩产1200公斤,将来还要向单季亩产1300公斤冲刺。

 据了解,灌阳超级稻超高产攻关示范基地通过引进建立袁隆平院士高产攻关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已连续进行9年攻关,单产连续9年创广西第一。灌阳县委书记周春涌说,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5万亩,下一步灌阳将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带动作用,继续努力攻关,为实现袁隆平院士高产再高产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表示,袁隆平院士有一个著名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希望杂交水稻能走出国门,造福全世界。广西是我国对东盟开放的最前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希望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能够以广西为基地,为桥梁,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早日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编辑丨唐晓燕


编辑 唐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