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相关提醒称,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流行较严重,广西登革热病例输入性风险明显增大,引起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风险较高。报告病例数也明显多于往年同期,疫情形势严峻。疾控专家表示,预防登革热,最好的方法就是防蚊灭蚊。
广西今年疫情形势如何?
截至9月22日,我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5例(输入性病例29例,本地病例4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明显多于往年同期,疫情形势严峻。病例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港口区(44例)、南宁市江南区(7例)、南宁市西乡塘区(4例)和容县(4例)。(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登革热无疫苗预防,亦无特效治疗药物
据了解,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此外,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疾控专家表示。
疾控专家表示,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同时,对于登革热患者来说,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对于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最好的预防方法:防蚊灭蚊!
疾控专家表示,由于登革热既无疫苗有效预防,感染后亦无特效治疗药物,那么应对登革热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防蚊灭蚊。
蚊子繁殖后代离不开水,也就是说灭蚊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清理一切无用的积水,管理好有用的积水。“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疾控专家指出。
灭蚊很重要,防蚊也不可缺位。疾控专家表示,杀灭蚊子方法多样,如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或热烟雾剂法、室内选用滞留喷洒、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对于预防蚊虫叮咬,可以采取安装防蚊纱窗、挂蚊帐、穿浅色长袖、涂好防蚊药水等手段”。
登革热高危人群如何防控?
疾控专家介绍,赴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登革热流行区的我国公民、从登革热疫区入境所有人员以及在登革热流行季前往我国南方登革热流行区(广东、云南等省)的所有人员,都属于感染风险高,需要特别注意。
疾控专家提醒,群众由于工作及生活等需要,需要前往疫区的话,在前往疫区前可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在疫区期间尽量防止蚊虫叮咬,假若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加链接:
蚊子的主要孳生地有哪些?
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
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市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植物叶腋等。
找到孳生地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7、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在使用过程中,记录灭蚊幼剂的使用场所、使用剂量、处理前后的蚊幼密度,评价灭蚊效果。
编辑丨陈秋实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