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南宁强迪健身会所突然关门停业;10月4日,南宁蓝仕堡健身馆三家店铺同时闭门谢客;10月10日,南宁莱卡健身搬迁移址,会员退费无门……近段时间,南宁发生多起健身预付卡商家随意撤并网点、不按约定和承诺提供服务、超偿付能力发卡、拒不接受退卡甚至直接关门“跑路”事件。10月12日,南宁12315发出今年第9号消费提示,提醒市民防范健身房消费风险,办卡要谨慎理性。
南宁多家健身馆相继“跑路”
9月2日晚,位于南宁市虎邱综合农贸市场三楼的强迪健身会所突然关门停止营业,并被物业管理方接管场所。由于该会所在8月份时已有数次关门停业的现象,加上联系不上健身会所负责人,不少会员怀疑其已“跑路”。
▲9月3日下午,强迪健身会所仍然大门紧锁。
该健身会所的会员向12315投诉后,在市场监管部门的调解下,强迪负责人当着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及会员代表的面,承诺“9月5日一定恢复营业,否则无条件退费”。但他的承诺最终没能兑现,上千名办卡会员退费也变得遥遥无期。
9月30日,南宁市蓝仕堡健身馆的一名前员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一则“老板跑路”的通知,提醒消费者去退费。尽管商家马上“辟谣”称10月4日恢复营业,但当天蓝仕堡旗下的三家店铺不约而同地全部闭门谢客。交纳上千元、甚至数万元的健身及私人教练预付费的3000多名会员,至今未等来商家重新开门营业或是退费的消息。
▲10月7日上午,蓝仕堡健身馆大沙田店处于关门状态。
“从9月1日开始,由于店面重新装修整顿,故暂停正常营业,至10月1日前恢复。” 这是南宁莱卡健身向会员发出的告示,随后又发出搬迁公告,要求会员到另外一家健身馆,但前往的会员却遭对方拒绝,随后莱卡健身房负责人也联系不上。
上半年已有8家被曝光
7月15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12315投诉分析报告,并对力拓健身、美是健身、黄金时代健身等8家提供健身服务的商家给予曝光。据悉,这8家健身服务企业收取消费者预付款后,未按约定开门营业,或者突然关门不营业,拒不退款,甚至“跑路”。
然而,健身房“跑路”事件并没有得到遏制,9月以来进入密集爆发的趋势。据南宁市12315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接到很多健身预付式消费的投诉,有的健身馆收取大量会员费用后,中途不能提供服务,有的甚至在收费后至今都没开业。
对于此类投诉,该工作人员表示,对尚在经营地址营业的商家,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进行调解和处理。如果是直接关门失联或涉嫌诈骗的,已超出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范围。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只能将案件线索移送警方处理。消费者想要追回预付款,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者办卡要谨慎理性
据了解,国家和地方目前尚未出台有关预付卡方面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对经营者发放预付卡的管理缺乏操作性、针对性。
为此,10月12日,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指挥中心发布今年第9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务必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在消费时擦亮眼睛,避免落入消费陷阱,办理健身卡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办卡前要了解商家的证照情况、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根据有关规定,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6个月后方能发卡,且对预付卡金额也有明确规定:单张记名预付卡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卡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金额超出最高限额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超过限额部分的款额。
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双方对退款无约定的,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计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额。商家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退款要求,明确拒绝或承诺退款超过15日未退款的,被视为无理拒绝或者故意拖延,依法应予以处罚。
其次,消费者不要被超长时效、价格低廉的促销所迷惑,特别是对尚未开业的商家要格外留意,很大可能存在消费陷阱或欺诈嫌疑。如有可能,办卡前可要求商家提供场地租赁合同,或询问物业公司,商家的水电物业等费用是否正常缴纳。
最后,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保存好相关凭证,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使用。一旦发生预付式消费纠纷,消费者可选择直接拨打商务部门12312热线或市场监管部门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并保存好消费凭证、合同协议等相关证据。
此外,要警惕“打一枪换个地方”,以办健身卡为名骗取预付款的行为,这种属于合同诈骗,应及时向警方报案。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