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志愿者接力帮“讲白话阿姨”寻亲,防城港男子找回失踪9年的母亲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10年时,母亲魏梅绣突然从家里消失,吴小龙一家人从此踏上漫漫寻亲路。10月13日,在众人的协助下,吴小龙将走丢9年的母亲接回钦州老家。

▲吴小龙找回母亲后,和母亲合影。

患病母亲突消失,小儿子多地寻人无果

吴小龙老家在钦州市北通镇的一个村,家里排行老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母亲魏梅绣因患有精神疾病,既不会做饭,也很少与人交流,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只要父亲不在家,吴家三个孩子就轮流给母亲做饭。

吴小龙回忆,魏梅绣曾多次走丢,都是父亲到周边城镇找回来。2010年入冬,魏梅绣再次外出未归,吴小龙的父亲照例到周边的城镇、村落寻找,但找了两三天都没有找到人。焦急的他把魏梅绣走失的事情告诉三个孩子,全家人开始四处寻找。由于家中仅存魏梅绣半个身影且模糊的身份证件照片,吴家人寻亲之路难上加难。

在寻亲期间,吴小龙养成一个习惯:只要遇到能搭上话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母亲的下落。朋友曾陪着吴小龙,开摩托车跑了灵山、横县、博白、北流等多个地方。

9年时间里,原本性格温顺的吴小龙,变成了一个莫名暴躁、爱发脾气的人。他说:“觉得母亲可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吴小龙的父亲认为自己没有看管好爱人,亏欠了家人,时常哀声叹气。

众人接力帮寻亲,“讲白话阿姨”找到家

2013年7月,南宁市长塘镇派出所的民警,在洞江村冲么坡路口发现迷路的魏梅绣。由于当时魏梅绣的精神状态比较混乱,一直自言自语,无法回答任何提问,该所民警护送她前往南宁市福利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魏梅绣在2016年8月被护送至南宁市救助管理站。

黄惠苹是救助站的社工,她和同事一直负责和魏梅绣进行交流,想从她的言语中了解她的个人信息,以帮助她找到家人。魏梅绣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某识”,“某识”意为“不知道”,能听懂白话的社工黄一峰马上理解了。于是,一些听得懂、会说白话的社工,便经常和她进行交流,但魏梅绣依旧只会回答“某识”。

▲寻亲志愿者们为吴小龙母亲专门成立了一个微信群。

2017年,南宁市救助管理站将魏梅绣的个人信息和照片,通过网络在全国进行推送。不少寻亲志愿者了解后,积极加入接力行动中,并专门为她成立一个名为“帮讲白话阿姨回家”的微信群。但由于魏梅绣能够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寻亲始终没有进展。

今年9月11日,黄惠苹像往常一样,和魏梅绣聊天。魏梅绣称,她家在北通镇佛新村,自己叫“陈燕兰”(谐音)。黄惠苹马上展开调查,但佛新村没有叫做“陈燕兰”的人,线索又断了。

10月12日上午,魏梅绣和黄一峰聊天时,说自己叫魏梅绣,并说出自己父亲、母亲等人的名字。黄一峰马上联系佛新村委,并联系上吴小龙的舅母。

母子别离9年终相见,小儿子哭倒在地上

巧的是,吴小龙12日时正从福建返回白通镇的家中,准备参加姐姐的婚礼。在路上,他接到村委的电话,称他走失了9年的母亲找到了!

吴小龙回到村里,在表姐家的理发店等待母亲的确切信息。当他接到村委信息,让他赶去看照片确认是否是其母亲时,吴小龙没顾上自己的头发才剪了一半,急忙丢下理发师跑去村委办公室。

看完照片,吴小龙基本确定那个人就是自己多年未见的母亲,他赶忙把消息告诉父亲和哥哥、姐姐。由于吴小龙父亲年事已高,哥哥姐姐没法马上请到假,吴小龙决定独自一人先赶赴南宁,接回母亲。

当天晚8时40分左右,吴小龙终于在救助站内看到母亲魏梅绣。但魏梅绣已经忘记她的三个孩子,只记得吴小龙父亲和几位近亲。积攒多年的情绪一下涌上心头,吴小龙哭倒在了地上。

吴小龙和母亲跟社工们一起聊天。

13日上午,吴小龙到救助站替魏梅绣办理手续,带母亲回家参加姐姐的婚礼。他表示,自己和家人会一起妥善照顾好母亲。离开之前,吴小龙给救助站送了一面锦旗,感谢社工对母亲的照顾,感谢众人帮母亲接力寻亲,让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