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将至,漫天飞的促销红包、消费满减、积分抵钱、定金翻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卖家的“圈套”。11月4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剁手”前要三思,做到科学理性消费,维护好自身权益不受损。
据广西消委会介绍,今年以来,全区网络消费的投诉有1048件,其中购物类排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服务类排前三名的分别是餐饮和住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以及旅游服务。为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广西消委会消费维权专家做出购物提示。
先涨后降套路多,促销规则读仔细。一是不要轻易被降价、打折、赠品、抽奖等形式所迷惑,要注意进行前后价格对比,提防“先涨价再降价”等猫腻;二是要仔细阅读平台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明确红包、积分及优惠券的使用范围,询问退换货方式及运费政策,避免事后因不了解促销规则而发生消费纠纷;三是在购物前对所需的物品进行简单列举、筛选,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购买,避免盲目选购,造成浪费。
缴纳定金需谨慎,个人信息保护好。预售产品要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定金”通常情况不会退还,尽量确定需求后再支付。支付过“定金”的商品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剩余款项,需避免因超期未付款遭受经济损失。
此外,不要在陌生网站或通过不明链接付款,防止上当受骗。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传到网上,也不要泄露手机动态验证码。最好在正规电商平台上完成支付,不与卖家通过QQ、微信等私下付款,特别是不要贸然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
储值消费猫腻多,预付办卡要谨慎。“双11”期间,各大健身、美容等服务行业也纷纷推出网上预付款消费优惠活动,建议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要,谨慎选择预付消费服务,不要贪图一时的高折扣或者轻信商家的销售承诺而办卡。如果确实需要预付款消费服务,为降低企业跑路和店铺转让引起的风险,消费者应尽量降低预付款额度,缩短使用周期,并尽快消费。
存证意识不能少,权益维护要及时。消费者在网购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有留存证据意识,尽量保存好聊天记录、宣传介绍截图、消费凭证等维权依据。一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及时向12315、消委会或其他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编辑|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