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在我国“糖人”数量已超过1亿的现状下,当天有多场义诊在南宁举行。专家表示,糖尿病的患病概率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在生活习惯高度相似、互相影响的家庭里,一家人都患上糖尿病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家庭是防控糖尿病的主战场。
遗憾:小“糖人”未成年已失明
当天上午,在南宁市新竹社区举行了一场义诊宣传活动,由自治区疾控中心、广西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举办,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南宁市疾控中心等部门协办。
义诊现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秦映芬介绍,她曾经接诊过一名15岁的糖尿病女患者,在8岁时便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此后她一直没有规范治疗和监测血糖。两年前,她的眼睛突然看不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由于病情不可逆,最终被诊断为双目失明。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义诊现场,免费测血糖的队伍排得长长的,很多市民都想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市民陈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她身边有好几个朋友患了糖尿病,“这也怕吃,那也怕吃,太痛苦,千万不要走到那一步,要提前预防”。
▲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义诊现场,医务人员为市民免费测血糖。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张若凡摄
警惕:以“家”为单位患上糖尿病
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颜晓东介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总数位居全球第一,已超过1亿人。针对糖尿病发病迅猛的特点,今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主题定为“家庭与糖尿病”。
据介绍,这是因为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个家庭里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作息、运动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氛围和模式。如果有一个健康的氛围,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有利的。反之,万一家里有“多吃少动还熬夜”的传统,则很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患上糖尿病。
颜晓东说,以“家”为单位患上糖尿病的并非个例。他曾经接诊过一家人,兄妹3人在四五十岁先后患上糖尿病。仔细一问,他们的父母也患有糖尿病。因此,上一代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糖尿病,后代就要特别留意,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率,核心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
体检:测餐后血糖很有必要
发现糖尿病,体检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现在的健康体检中基本都包括血糖检测。市民张女士所在的单位刚刚组织体检,她发现往年的血糖检测只检空腹血糖,今年增加了一项“餐后血糖”,正是这个新增的项目,让不少糖尿病“后备军”浮出水面,她和好几个同事都是“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超标”。
颜晓东介绍,诊断糖尿病有两个依据,一个是空腹血糖,一个是餐后2小时血糖。有些体检为了图方便,只检空腹血糖,就会漏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人。这部分人可能空腹血糖不高,但是餐后血糖高。在我国,“空腹不高餐后高”的糖尿病人比单独空腹血糖高的病人更多,所以这一项检测非常重要。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此外,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编辑 | 莫妮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