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订单多,员工们加班加点生产,工资就比前几个月多。”日前,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八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的就业“扶贫车间”里,管理人员韦学爱说,“我们重点生产中高端电声器件音膜组合、喇叭和耳机,产品主要销往加拿大、土耳其、沙特、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订单源源不断。”
▲网络图片。
如何让贫困户劳动力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持续增收,让老弱残疾群众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近年来,都安县利用粤桂扶贫协作、对口援助的契机,引进广西都安祥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都安,在八仙安置新区成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探索老弱残疾贫困户脱贫致富新路。
据了解,在八仙安置新区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和“就业扶贫车间”里,现有员工250人,8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8人是残疾贫困群众,车间工人每月收入2000元至3500元。
韦金玉,系龙湾乡影山村搬迁到八仙易地扶贫安置新区的残疾贫困户,二级肢体残疾。自从她进到“就业扶贫车间”工作以来,每个月都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够她上大学孩子的生活费用。
像韦金玉这种情况的贫困群众,在都安县并不鲜见。从高岭镇加茶村搬迁来的残疾贫困户黄显基夫妇,他们一起在祥云电子厂装组班上班,能吃苦耐劳主动加班加点,每月2人收入近6000元。“我们的收入,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和孩子们读书的开支。”黄显基说,从深山老林破旧房子搬进城里漂亮的房子住,又有稳定经济收入来源,我们人也开朗了起来。
目前,都安县通过冷链仓储、葡萄酒生产、茧丝绸加工、电子科技、编织工艺品等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在安置新区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3个,安排3000多名易地搬迁移民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
编辑丨刘冬妮 实习生 李嘉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