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要致富,修路得先行。近年来,广西兴安县始终将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努力确保群众衣食住行无忧。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兴安县交通运输局把解决山区群众的出行问题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去年,兴安县漠川至保林公路通车,目前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至此该县115个行政村实现了全部通水泥路,偏远山区群众的出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实现了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修通了“致富路”,发展了产业,实现了“脱贫梦”。
兴安县漠川乡保林村是一个深山小村,杉树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全村6万多亩的林地面积,其中杉树面积就有5万多亩,虽景色秀丽、资源丰富,但大山一度阻断了山区群众的“致富梦”,村民们只能看天吃饭,在春季涨水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树顺河运出来,运费比树还贵。
农用物资运输难、土特产外销难等难题多年来一直困扰山区群众。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居住分散,山区修路难度大,资金筹措难,因此,行政村通水泥路一直没有实现,资源无法得到开发,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去年,在兴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交通运输局的多方努力下,一条宽4.5米的水泥路通到了村委门口,目前道路防护栏正在紧张安装中。据了解,漠川至保林公路,全长9.5公里,四级公路,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4.5米,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通往保林村委,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村民们到乡政府的时间从过去的近4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
一条好路为产业发展提速,作用显而易见。普通群众感受到的是便捷,而更多人看到的是经济效益。说起修路给保林村带来的变化,漠川乡保林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元政高兴的说到:“前几年没修路之前,年轻人基本全部外出务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自从去年路修通以来,有些年轻人选择回来创业,把我们这里的土特产推销出去,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细数兴安的交通历史,近年来路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修公路、改建村道、开通客运线路和公交车线路……城乡交通的日新月异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坚实有力的翅膀,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编辑丨赖武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