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西日报的一员,我很高兴同兄弟姐妹一起迎接我们这个大家庭的70岁生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从铅火时代到激光排印,再到新媒体时代,很多人为之付出心血,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新闻事业。报社走过70年,其实是一代又一代党报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70年,是用青春之我记录青春之时代、创造青春之报、谱写青春之歌的70年。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不少前辈写的回忆文章,听了不少长者讲的过往故事,我都深深地为之感动,感动于他们“尽吾志而不悔”的坚守,感动于他们“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坚守的是初心,担当的是使命。
如今,无论年届不惑的“80后”,还是走向而立的“90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报人,手中已经拿到了接力棒。面对竞争激烈、鱼龙混杂的媒体环境,怎样才能跑出一个好成绩?
我想试着用3个词来回答:“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
守初心,就是要始终不忘来时之路、不忘党报之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忘不了,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路追随,第一时间展开回访,在风雨过后看到的那道美丽彩虹。我忘不了,同事到天安门广场采访国庆阅兵活动后说的话:“国庆日,我们也是接受检阅的‘兵’……感谢记者这个职业,我们为能够记录和传播这一盛典而深感光荣。”我忘不了,自治区党委书记为了解实情,随机夜访贫困搬迁户,连续敲了7层楼的房门,那“咚咚”的敲门声恐怕也敲在当地干部的心坎上。我忘不了,我在大石山区采访过一位长年照顾十多位病残孤寡老人的瑶族妇女,她说她只是个农民,很多事无能为力,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后来她被推选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很多时候,回望来时路,很庆幸自己还能永葆一颗滚烫的心,时刻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温度,这是记者这个行业的可贵之处。
▲11月28日,广西日报记者谌贻照在“增强‘四力’推动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上授课。
持恒心,就是要朝着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自我提高完善,练就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说到这,必须提到我们可爱的驻站记者谌贻照——“照哥”。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就是长年累月在基层跑,在大苗山跑,所以才能在洪水来临时,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才能取得那么多一手的独家画面,他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听得懂当地话,所以才能跟群众打成一片。我很羡慕“照哥”,但我跑时政,没法像“照哥”那样时刻向下生长,把根扎得更深,那我就尽量向上生长,把视野放得更宽。今年6月,我与同事写了一篇深度报道《唤起猛将闯将干将,拼出一番新天地》,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思考才写出来的。当敲完最后一个字,那种直抒胸臆的感觉,很爽!做这行,只有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经得起风浪、把得准节奏,才能行稳而致远。
强信心,就是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守正创新、担当实干,不断接受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采编方式、传播渠道、产品形态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传统的不求其精只求其广的“新闻杂家”很容易淹没其中。只有勇于投身媒体变革,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争取成为合格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才可能使受众对主流媒体的声音心悦诚服,在舆论引导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党报事业增光添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允许我稍作修改,用当下最火的一首歌来表达内心感受:
广西日报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广西日报,生日快乐!(魏恒)
编辑 | 刘冬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