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委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中医药局7个部门联合印发《广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构建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秩序。
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医共体政策,深层次的原因是要实现分级诊疗。破解“不管小病大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就医现状,需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包括技术、服务、人才等多方面的提升。县域医共体承担着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的责任。
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区14个设区市的3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到2020年6月底,每个试点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建立1~2个紧密型医共体,通过机构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运行机制的改革,确保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的推进。
以人事管理新机制为例,实施方案提出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并探索建立“人才编制池”,整合各成员单位编制资源,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
每个试点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2个)以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
医共体服务将延伸到村卫生室,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将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医共体牵头机构要为签约居民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就医获得感。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90%。试点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