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广西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自治区财政投入2400万元用于补助各市环境空气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共计布设331个网格站点,实现快速锁定污染源,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影响。此外,我区建设南流江、九洲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掌握流域水污染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治污。
▲会议现场
科技手段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2019年,我区坚持抓好面源污染治理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思路,以秸秆焚烧、城市扬尘、烟花爆竹燃放等面源污染治理为工作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12月29日,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是91.9%;PM2.5平均浓度3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5%,整体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我区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对污染源的监测查找能力。建成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实现对污染物区域性传输的追踪,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复合观测站监测能力。
信息手段创新执法精准治污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1-9月,在全国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广西有6个市跻身全国前10名,9个市跻身前30名,是全国入围最多的省份。
2019年7月,我区成立漓江南流江九洲江钦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指挥部,将重点流域整治作为我区13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之一,举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建设南流江、九洲江流域污染防治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掌握流域水污染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治污。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全区137个工业集聚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业集聚区占比80.3%,关停“十小”企业69家,分类清理处置“散乱污”企业4522家。在生活污染防治方面,重点流域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建设农村集中及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共6848座。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科学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布局,规模养殖场多种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粪污综合利用。
编辑丨黄俏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