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至6日,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了“关注南宁健身房跑路潮”系列报道,对商业健身房行业的内幕进行了揭秘,引发社会关注。1月3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南宁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健身行业消费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对开展预付式消费的经营主体进行重点调查,12315对此也发出了2020年第1号消费提示。
▲一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南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南宁市健身行业消费投诉频发,2018至2019年,共登记受理健身预付式消费纠纷投诉2745件,举报73件。尤其是去年10月后,南宁市连续出现多个健身房连锁品牌停业闭店的情况。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21家健身服务企业被列入经营主体异常名录。
该负责人透露,此次整治行动至3月结束,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南宁市从事美体健身服务的各类经营主体进行专项整治。
重点整治以下方面:
未经登记注册的无照经营行为;
利用违法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利用抽奖、虚假宣传等形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的违法行为;
提供的预付凭证金额超过规定的行为;
未按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提出合理退款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赔偿消费者损失的行为;
经营者不能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的行为;
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民在健身房健身。资料图片
在整治中,市场监管部门对开展预付式消费的经营主体进行重点调查,了解预付卡经营者基本情况、股东构成、经营期限、发放预付卡的形式、金额、目前拥有会员人数等相关情况,建立检查台账;加大检查力度,对违法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理;对卷款跑路且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市场主体,及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社会合力共治。
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霸王条款、乱收费、开展不正当竞争、以及未满服务期限擅自终止服务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指导广西健身行业协会、南宁市健身行业协会进一步建立、完善行业自律制度,规范行业从业行为,引导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强化社会共治,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当天,针对健身房预付卡消费,南宁12315指挥中心发布2020年第1号消费提示,再次提醒消费者,办理健身预付卡务必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落入消费陷阱,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慎重选择
在选择健身机构前,先确定商家是否有正规资质,要求商家出示营业执照和其他证照,并仔细核对该商家有无开展业务的资质。办卡时还要注意查看商家的房屋租赁合同或房产证,确定商家的经营期限。要多方考察健身机构,核实健身机构的资质、经营状态,选择规模较大、设备齐全、信誉良好的机构。
二、细化合同
在办理预付费卡的时候,要仔细了解和阅读办卡说明,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尽量对商家服务人员、服务项目、使用年限、退卡事宜等进行书面约定,将约定内容落实到纸面上,形成正式合同。
三、小额投入
对待商家宣传的优惠要保持清醒,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习惯进行充值。切莫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迷惑而冲动消费,尽量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自身财产损失。
四、留好证据
选择预付式消费后,一定要保存好预付凭证、合同或协议、宣传单、发票收据等证据,发生消费纠纷后能做到维权有据。
五、理性维权
如果与商家发生了争议,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有关部门投诉寻求帮助解决;对“关门跑路”的要妥善保管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编辑丨贺建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